“出来支教是因为情怀,来到陕北是缘自对陕北民歌的喜爱,缘自《平凡的世界》中对*土高原的向往。”来自江都的王丽、顾桂芬、朱红梅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教育情怀和这份对于艺体的热爱来到了子洲。
来到子洲第二小学,王丽发现孩子们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匮乏,她便从最基础的音符、节奏训练着手,尝试用多种节奏唱音阶、创编声势动作,注重唱歌时的发声提示以及情感启迪……每节课上,孩子们都跟着她徜徉在多彩的音乐世界中。
“铜管乐队指导一直是我的长项,在来子洲之前,我就有一个梦,想帮这里的学校训练出一支有规模有特色的鼓号队。”在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之后,王丽就开始组建学校鼓号队。每周一次开展训练,几个月下来,效果显著,队员已经能熟练演奏三套乐曲,激昂嘹亮的鼓号声已经在校园的上空回响。
来到子洲第一小学,顾桂芬在和师生的交流中发现,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太喜欢说普通话。于是,在一年级新开设的社团中,她就结合自身的优势,建议开设“小小主持人”社团,并由她亲自辅导。“小小主持人”重点在普通话表演训练,顾桂芬通过简单有趣的绕口令、字词及诗句,启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乐趣,让同学们大声表达、敢于表演,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综合素养。
除了常规的音乐教学,顾桂芬还在本年级普及了口风琴教学。在口风琴的教学中,顾桂芬总是俯下身去,提醒同学们专注听讲各个环节的要求;总是走近学生,亲自示范手指的灵敏配合、双手的不同动作以及与全身肢体的协调互动等动作要领。口风琴社团的建设让孩子们不仅熟悉了乐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朱红梅曾经是一名*嫂,十几年前随丈夫在重庆部队从事教育多年,自从踏进子洲县第三小学的那一天,她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用曾经从*的姿态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她承担了二年级、三年级三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每周十几节的课程及课后社团延时服务。
为了丰富学生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朱红梅负责的社团活动内容重点围绕五步拳等武术基本功展开课程设计,她将整套动作拆解成五步,每套动作都亲自示范,同时,用易记的口诀编成一段顺口溜,寓教于乐。还让学生代表表演比赛,看谁练得扎实,看谁练得娴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武术,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促进了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艺体赋能,助力“双减”。身在子洲,三位支教老师将不忘初心,继续推进课后服务,开展精彩纷呈的课后活动,用心陪伴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让艺体之花开遍塞上高原。
作者:牛媛本报记者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