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维扬江都大桥镇徐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
TUhjnbcbe - 2022/11/25 22:45:0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9283952.html

维扬江都大桥镇徐氏家族在中晚清时,是大桥镇的望族之一。

据《维扬江都大桥镇徐氏三修族谱》之《姓源记略》载:“徐氏东海嬴姓,系舜臣伯益之后。伯益生若木,夏后,氏封于徐。春秋时并于楚,子孙以国为姓。厥后支蔓,海内代有闻人。”而“《元和姓纂》分载,东海郯州之徐,东宛姑幕之徐……等,大抵皆东海所自出其派分,其源一也。

徐氏来源,主要出自嬴姓。他是先帝之臣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赐给嬴姓以外,还封若木于徐,建立徐国。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到春秋时,徐国为楚所灭,其后世便以国名为姓。由于祖先郡望在东海一带,故称东海之徐。后随着家族迁徙,这才分散各地。

维扬江都大桥镇徐氏的始祖为宗仁公。“始祖宗仁公,宋淳祐进士。上书言事,切中时弊,累官至吏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护益王走海上,殉难崖山。”“公殆自永丰迁于泰地,旧谱载公葬于泰州东门外”。

徐宗仁,字求心,为江西永丰人士。他是宋淳祐十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祥兴二年(),南宋灭亡时,他与陆秀夫等人背负幼帝投海而亡,大节昭然。后以衣冠冢葬于泰州东门外。

维扬江都大桥镇徐氏的始迁祖为信公。“始迁一世祖则信公。有明茂才,世居海陵。”“其迁于大桥也馆于斯,因家于斯焉”。

徐信公,字伯孚,为明代秀才。因身为塾师,“大桥某氏,耳公名延,致其家课其子”,馆于大桥便在大桥镇开基立业,成为大桥徐氏一世祖。

维扬江都大桥镇徐氏家范,共有二十二条。概括起来,即“世有通德,家守儒风”。所谓通德,即励臣职,尽子道,睦宗族,尊美德等。所谓儒风,即正名分,择交游,务本业,屏蠹行等。正是在这家风家训的熏陶之下,大桥徐氏才日渐发达起来。

大桥徐氏自信公来大桥任塾师以后,其子弟在科考场上一直不太顺利。但在转而从事资本经营和经商后,因适逢白塔河开挖,就随着大桥镇商业经济的日益繁荣而逐渐发达起来!徐氏不仅在商界颇负盛名,而且由于几代人遵循祖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造福一方百姓,更深得人们敬重。

徐亮(-)字访陶,号菊畦,徐氏第十六世孙。道光十一年()江淮大水,“滨江田舍悉沈,民处断埂上”,徐亮带头倡议设局劝捐,并“首捐一千五百缗”,其他商户“感奋踊跃,总捐一万五千缗”。他“市饼饵数十万,舟载分哺之”,并“邀同仁亲历灾区”,“朝出暮归”,把烧饼等干粮亲自送到灾民手中,“赈四次,全活万余人”。当年冬,又借用寺庙收养孤儿余人“分男女二所,日给二餐,亲临视焉”。次年,“见沿江堤岸单薄,筹议增筑,高厚三倍于前,至今赖之”。

二年后,又遭蝗灾。他又出资高价收购蝗虫幼虫,既激励人工灭蝗,又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在大桥慈善机构敦善堂主其事,从事恤贫,育婴,拾骨,施棺,惜字等公益慈善活动凡二十年。

徐榕(-)原名为樑,字树南,徐亮子。在太平*三进扬州城期间,“郡城屡失”。为了保护家乡,“督率乡团,捍卫里闾。事平以后,口不伐言。”而且“历岁偏灾水旱,赈济地方捐输,先生恒独力任之”,“数十年如一日焉”。他“虽未尝出仕,而一邑之中仰之若神君焉”。

徐同善,字慕虞,徐榕子。在其时,“徐氏遂富甲一镇”,“若救灾恤贫,施义塚诸端,犹未节耳”。

徐循卿,名法善,字循卿,徐榕子。于光绪三十二年〈)在镇东龙华寺独资创办私立循序两等小学堂,为培育大桥镇学子贡献一份力量。

徐辅宜,名乃佐。徐氏第十九世孙。民国年间任大桥镇商会会长。新四*挺进纵队在大桥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与会董袁希伯,童希陈等人,积极帮助纵队解决生活物资与经费困难,得到惠浴宇等领导的赞许。

全国解放前夕,解放*第八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就设在徐乃佩(徐氏长房后裔)家中。徐氏家族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也出了一份力!(朱毓麒)

1
查看完整版本: 维扬江都大桥镇徐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