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隋炀帝修大运河迁都
TUhjnbcbe - 2022/11/19 23:39:00
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大运河是隋炀帝的传世之作。

当我们乘坐高铁,从从北京飞驰南下。只需要6个小时便可到达杭州。我们是不大可能想南北大运河。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作为帝国的大动脉。大运河有着怎么样的非凡意义。那些扬帆远航的船上,承载的远远不止是粮米和丝绸。更是一个民族自古以来的愿望。

这个愿望,就是打通南北。

众所周知,由于地形的原因。我国境内的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因此,从*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物质的交换和文化的交流,就只能靠马车走旱路,但车辚辚,马萧萧。哪里比得上轻舟已过万重山。成本低,效益高的水路航运。才是古代社会交通运输的最佳选择。开通运河,也就势在必行。

于是,有春秋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邗沟。战国连接淮河和*河的鸿沟。秦代的江南运河丹徒曲阿,以及隋文帝的扬州山阳渎。山阳读开通的次年。隋文帝便发动了灭陈战争。不过他的八路大*只有一路使用了山阳渎,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文帝的此举除了运兵运粮,应有更长远的打算和设想。

这个设想只能由隋炀帝来完成。

事实上,他也完成了。而且毕其功于一役。从大业元年开始开凿通济渠。到大约6年打通江南河。一条南起余杭,北至涿郡,贯通海河,*河,淮河,长江和钱塘5大水系,全长多公里的运河全线贯通。以秦岭和淮河毫米降水线分为南北方,从此连为一体。

大运河其实可以分南北两段。北段,永济渠连接*河和海河。南段,通济渠连接*河和淮河。邗沟连接淮河与长江。江南河连接长江与钱塘江。南段与北段的交接处,便是洛阳。或者说洛阳是南北大运河的中心。

当然也是隋炀帝的指挥中心。

因此,读懂了洛阳和运河,就读懂了隋炀帝。

但这跟谁当太子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隋炀帝杨广的夺嫡成功,是真正的*变。*治路线的改变,*变的背后,不仅势力集团的权力之争,也是*治派系的路线斗争。其中,杨勇代表西北帮,杨广代表南方系。杨广建都洛阳,开凿运河,三巡江都皆因为此。

派系的形成是在隋文帝的时代。占优势的则是西北帮,正式的名称叫做关陇集团。就是盘踞在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一带的正是*治*事势力。实际上,这也是,西魏,北周,隋和唐的统治集团。西魏执*者和北周开创者宇文泰,隋王朝的开创者杨坚,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都属于这个团伙。

而且也都出自武川。

武川就是武川镇,是北魏建国之初,道武帝拓跋圭在北方边境设置的6大*区之一。宇文泰,杨坚和李渊的先祖,都是武川镇职业*人。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宇文泰奉命改镇关中。于是与当地土豪相结合的武川集团,就变成了关陇集团。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不但将“班子成员”的籍贯改为关中,还赐给他们鲜卑姓氏。比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李渊的爷爷李虎被赐姓大野。

所以这个集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2个字。武川*阀,关陇勋贵,混血家族。

难怪杨坚改朝换代来得容易。因为这不过是同一集团内部换届。并不危害到集团的根本利益,就像一家公司,用更能干的人代替了不称职的总经理,股东们不但不会损失既得利益,反倒能获得更多红利,谁会反对呢?

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个集团的*治路线,势必以关中为本,为基地,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行关中本位*策,皇太子杨勇,代表的就是这个集团里和这条*治路线。

杨广却不是。作为杨坚的次子,萧妃的丈夫。22岁时就担任了扬州总管的青年皇子。阳光至少在情感上,更偏向于南方坐镇江都十年中,他对南方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南方士族表现出最大的尊重,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吴侬软语。就连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杨广都跟杨勇唱反调,杨勇支持三阶教,杨广则力挺天台宗,并授戒成为天台宗的俗家弟子。

杨广俨然成为江南地域的集团代言人。也就在此期间。杨广与杨素结为*治联盟。牵线搭桥的则是宇文述。杨广在皇子中排行老二,杨素在辅臣中排名第二。江南士族在帝国的*治地位中也是如此,关中本位让他们成为了二等臣民。现在心有不甘的“老二”们联合起来了,那么压制已久,又奋起一搏的他们,能成功吗?

关键的关键就是看隋文帝的态度。

态度在废立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开皇十九年。也就是杨勇被废的前一年,建国以来,一直担任丞相的高颎被罢,还差点被杀。高颎可是隋王朝的开国元勋,任职近二十年,突然遭此打击,恐怕只有一个原因。

没错,它由栋梁变成了绊脚石。

事实上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之前,是征求了这位老宰相的意见。高颎的反应是大吃一惊,然后长跪不起说,长幼有序,太子岂能说废就废。

文帝默然,不久高颖被免职。

与高颖一样惨遭不幸的还有三阶教,这个中国佛教的宗派,在杨广被立为太子后,也被隋文帝下令禁止传播,时间都在开皇二十年,但如果我们知道,高颎是三阶教的最大的支持者和赞助商,就不会对此表示惊讶。

种种迹象表明,这场斗争的总导演是隋文帝自己,杨广及其同*或帮凶,只是顺应了潮流,隋炀帝跟后来的雍正一样,都是合法继位,他在文帝死前是否推了一把已不重要。

那么隋文帝为什么要更换太子?

为了改变*治路线,事实上隋文帝在建国之初,就明确表示要与北周告别,为此他进行了*治体制的改革,到了晚年,则开始反思关中本位*策,最后,毅然决然决定走马换将。可惜,隋炀帝在执行这一*治遗嘱时,急功近利又矫枉过正,甚至得罪了整个关陇集团,最终身败名裂。

隋炀帝在营建洛阳和开通运河,都是当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做过和想做的事。而且,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分裂后,真正的中华皇帝都会打通南北,这也是隋炀帝之所想,为此他不惜东都和运河双管齐下,结果是为民族建立的千秋伟业,为自己留下了万古骂名。

大运河,功德无量,劳民伤财。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古人有“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却可以批判他,不该忘记“民贵君轻”的圣人教导。隋炀帝确实不太把人当人,在他眼里,民众不过是可以任意驱使和屠戮的牛羊犬马。结果正如孟子所说,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

隋炀帝事实上是被自己拥有的绝对权力所杀。

幸运的是,有人从隋炀帝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而且正如此人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权如果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反倒与民争利,与民为敌,它的灭亡就指日可待,只剩下一个时间表的问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隋炀帝修大运河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