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樊川教育琐忆百年老校樊川中心小学
TUhjnbcbe - 2022/11/3 21:09:00

*炎庆

千年古镇樊川,一镇两隶,以镇区淤溪河为界,分属高邮、泰州管辖,学校也是这样,邮界有小学,泰界也有小学。现按时间概念,分述如下。

晚清时期,邮界义学同仁堂,设在长生庵巷内(今樊川供销社中心商店遗址东边,靠近万年桥西堍淤溪河边巷内),清同治十年(,辛未)镇董经正与泰界人氏合置巷子巷(马家桥河东)市房一所,分租为义学经费,后因生员日众,迁义学于三元巷(今健康路)更名为文会堂(注:义学名称引用《三续高邮州志》“文会堂”名,《江都县志》为“文惠堂”)。

清光绪28年(,壬寅)科举废止,邮邑国学生、廪生沈庆松(家住山阳河边,孙子名叫沈道坦,终身以修钟表为业)与武秀才樊榜(其子樊光涛曾任招贤小学校长)等呈请清*府审批,改为育才书社,系邮、泰两邑公共小学堂。(民立,即民办)

民国时期。邮界于年成立高邮第六高等小学校。校址在塘下(今和平街)关帝庙西侧,严华庵内。民国26年()在三阳河边葛氏宗祠内设邮界小学。

图片与内容无关

民国六年()泰界樊汊市为泰县八市之一。民国三年()设初等小学,后更名为樊汊市第一国民小学。民国21年(),樊汊第一国民小学改为泰县县立樊川小学,设有高级部。民国30年(),泰界增设招贤小学,学生余人,分高、中、低三个复式班,内设初中班,学生20余人。校址在中当典,学校经费困难。除商会支持外。全靠樊川水陆寺资助。

日伪时期。年春,伪樊川自治会教育股长戴鹏年将两界的小学合并,在关口以北的武当行宫,俗称真武庙的道士庙里开学。伪校长张和之,偕同其弟张尚之前来任教,聘汤小扣子为斋夫(今称工友)。但是,学生家长不愿意接受日寇的奴化教育。尽管倚仗日寇势力勉强开课,一旦日寇去攻打兴化,学生寥寥无几,不得不停办。

日伪时期,年秋,镇江人仇鸣甫带领全家逃难到樊川,租赁张公馆开创私立鸣普小学。仇鸣甫任校长,儿子仇侃、大女儿仇倬、小女儿仇伟分别担任高、中、低三个复式班级任老师,学生有余人。鸣普小学质量一流,颇负盛名。小升初名列扬州地区榜首,其中有两届录取率为%。学生葛乃湘扬中毕业后,考入西安*埔分校,成为国民*少将,在台湾退休,年回扬州市定居。年日本投降,年底,仇校长举家回归镇江。

民国33年()新四*收复樊川。年春,抗日民主*府接管樊川小学。首任校长符天游,继任校长是县文教科督学蔡继臣。校址在朱氏粥厂内(今遗址仍在,房屋部分倒塌)学生近人,系三个班级的复式完小。年10月,国民**伯韬部占领樊川,新四*北撤,学校停办。

民国36年()春,原邮界樊川小学校长吴保勋重来樊川小学,改校名为高邮县樊川镇中心国民学校,学生多人,分六个年级授课。吴保勋校长国学造诣颇深,历史知识更为丰富,讲授太平天国起义,东王杀北王,离开课本,绘声绘色,好似扬州评话大师,学生听后终生难忘。年底国内形势变化,学校停办,师生各自散去。李琳培同学到南师大附中上学六年,考上北大。一年后转匈牙利布达佩斯留学七年。回国后成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年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民国38年春()民主*府接管樊川小学。首任校长李茹真,接着孙锦年继任校长,校本部都在朱氏粥厂。小人堂、吴家针店巷内*滥堂住宅分设两个分部。建国后的樊川小学,只有4位教师,个学生,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年已成为双轨制的12个班的镇中心小学。

年,县文教局拔款1万元,邀请扬建公司来樊,兴建了合乎现代化的教室20间,撤销小人堂分部。

年发展到三轨18个班,学生余名,跟随大跃进形势,又扩招3个班,学生人数达人。经过调整,年,樊川小学有人,教职员工34人。教学设备逐年增加,教学条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此期间,樊川中心小学,一跃成为区中心小学,在教改、“双基”教学方面,为全区七个中心校作出表率,举办过小学作文讲座、写字讲座、学生评语讲座,举办公开示范教学,辅导公社中心小学教研活动,当年,范栋臣校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十年动乱期间,校产教具散失严重,学校秩序混乱,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往事不堪回首。从年开始。樊川小学下放到大队办,毫无成绩可言。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樊川镇*委、*府、当地群众,重视小学教育事业,自筹资金20万,县教委又拔款17.5万元,樊川小学迁移到樊富路,樊川区公所东侧兴建校园,占地20亩,楼房、平房相互交错,布局合理,教室轩敞。

1年春,樊川镇*委、*府,为固富民之本,兴强国之基,再次动员全镇干部和民众捐资助学,捐款万,扩征了校园北边14.7亩土地,新建两栋教学大楼,新开辟了田径场,铺就了彩砖广场,配套了体育看台,如今樊川小学掩映在绿树丛中,一块块花圃,一座座花坛秀色可餐,底蕴丰富的校园文化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既是孩子们读书的好地方,也是樊川民众晨锻的最佳场所。

新世纪以来,校领导首先抓自身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文化达标率从年的34%上升的年的85%,2年,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大专学历的教师,接近教师总数的50%,樊川小学59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有30名,占50%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2人,在74%。29名教师加入了*组织。其次,抓好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制定80多项规章制度,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在樊川小学的老师中,方开瑶校长在年获得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解放初期,年,马鸿勋校长获得江苏省人民*府授予的优秀教师的称号。其他还有当上省劳模的,有的成为江苏省扬州市的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还有很多受到县(市)教育系统的奖励。多年来,樊川小学师生树立“积传统文化底蕴,扬现代智慧风帆”的办学理念,加强、加高、加宽基础,提高“厚积薄发”的本领,为创建市写字特色学校、扬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农村实验小学而努力。

樊川小学在方开瑶、范栋臣、郭永新几任校长的努力下,在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中,学校高举“举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旗帜,以“全员育人”为抓手,坚持“敬业求精,教书育人”的校风,发扬“多读、求知、善思、好问”的学风,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科学知识教育人,因而,从1年创建成扬州市合格中心小学之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写字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写字实验学校”匾额,家长学校成为江都市、扬州市十佳家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获扬州市先进集体,3年编写了乡土教材《小小樊汊赛扬州》,获江苏省三等奖,4年被表彰为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都市文明单位。

年4月27日

作品原创:*炎庆编辑:纪树青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樊川教育琐忆百年老校樊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