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县,是中国古代濒临东海的一个有多年历史的建制县,在今江苏省境内。其名称最早见于《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临淮郡有29个属县,海陵县是其中之一。临淮郡为汉武帝元狩六年设置。因此人们也就把元狩六年即公元前年作为海陵县的设置时间。实际上,海陵县的设置时间可能还早于这个时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海陵县的设置时间最迟不晚于公元前年。
也就是说,海陵县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至西汉,多年的历史,是文化,也是资源。于是凡是与此有些许关联的,都竭尽努力往上靠连。
海安自称是古海陵的嫡传,海安,海陵,同是“海”字打头,同宗同族,原本就是一家。海安现在有一所初中,就叫做“海陵中学”。
前几天去西溪古镇游览,看到西溪的介绍里面,也引用了《汉书》中的一段话,意思大约是说,古海陵指的就是西溪这一块,顶多就是包含了海安一镇。言外之意,今天的东台才是古海陵的正宗传人。
那么,古海陵县到底指的哪?
这还得去看历代有关典籍。《汉书》记述,西汉元狩六年(公园前年),置临淮郡,临淮郡治下辖29县。海陵即其一。这大概是有关海陵县的最早记载。海陵县在其后各朝又有废立。南北朝时,曾一度建立海陵郡,海陵县为其治所。隋朝时,海陵郡废,海陵县归属江都郡。唐朝时归属扬州。
武德三年(年),海陵县改名吴陵县,归于吴州。武德七年(年)复为海陵县。景龙二年(年),分置海安县。开元十年(年),海安县再度并入海陵县。五代南唐时设立泰州,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明朝洪武初年,废入泰州。
综上可见,历史上数度废立的海陵县,既不是海安,也不是东台,而是今天的泰州市海陵区。但古海陵确实与海安、东台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翻看历史记载,海陵似乎与海安的联系又更加紧密一些,毕竟海陵与海安也曾几度分和,而且建制撤除后也是一起并入了泰州。当然,海安、东台历史上也一直是海陵县的辖地,后一同归于泰州治下,只是东台离泰州太远,治理管辖不易,清朝时,才与如皋一起先后从泰州析出,成为独立的县治。而其时海安尚未独立成县,一直在泰州治下。
海陵县与海安、东台的联系紧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古海陵的得名,“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陵”,丘也,丘陵的意思。取名海陵,一是地势略高,二是离海不远。多年前,泰州以东的海安、东台可能有很多地方还是大海,稍高的地方尚为海中之洲。大潮上涨,地势较低处,潮水袭来,甚至会直达泰州城。所以泰州古代有一座名楼名字就叫“望海楼”。这里江海交会,气势磅礴,唐代诗人王维为之惊叹:“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后来,江海交汇处,泥沙沉积形成新的陆地,原来的洲也连缀成陆,海岸线不断东移,大海离泰州渐行渐远。终于,海潮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望海楼。海安,东台,陆地面积拓展到一定规模,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陵”,所以两地都希望得古海陵的衣钵而传承之,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即便两县不是《汉书》所指的海陵县,原本也都是古海陵的一部分。东台设县时,海安的角斜还曾是东台的一部分。海安就算撇清古海陵这一层关系,其设立县治也相当早,距今也有近年的历史了。再往前推,有信史记载的历史更远。而青墩遗址的发掘更是将海安的文明史向前推进到年前的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