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战时苏军打日军却势如破竹,为什么美军打
TUhjnbcbe - 2022/9/11 7:52:00

二战前日本的工业水平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属于二流:当时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是美国,德国可以排到第二,第三就是苏联,后面就是英国和法国,日本只能排在这些国家的后面。日本因此被欧美列强讥讽为“贫穷帝国主义”。日本当时的工业水平决定了日本陆*实际上还停留在半机械化水平。由于当时中国*队的武器装备较差,所以日本的半机械化部队还能在中国战场发挥一定作用。

然而日本陆*的实力也就只能在亚洲战场显摆,如果要把日本陆*放到同一时期的欧洲战场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二战期间日*曾与苏*先后三次交锋:年7月29日—8月11日的张鼓峰战役、年5月11日—9月16日的诺门罕战役以及年8月8日苏联红*对日本关东*发动的“八月风暴”*事行动。这三次交锋几乎都是苏*以绝对优势使战局呈现一边倒的形势。

在年的诺门罕战役中苏联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把部队、武器、给养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苏联在运力上的优势完全压倒了主要通过畜力进行后勤补给的日*。这时日本陆*仍大规模保留着骑兵建制,同时日*的战术思维也停留在以步骑兵作战为主而炮兵、坦克为辅的状态。在这种战术思维指导下日*让坦克用于正面攻坚作战,而让行动迟缓的步兵进行侧翼迂回。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装甲薄弱的日*坦克在苏*阵地的重火力打击被全面压制,而用于侧翼迂回的步兵部队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快速穿插至苏*后方。由此可以看出日*尽管能在亚洲战场耀武扬威,可日*的战术、装备水平在欧美列强面前真不是个。然而就是日本这个欧美列强口中的“贫穷帝国主义国家”却在太平洋战争的早期阶段令强大的美*吃尽了苦头。

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对美国海*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偷袭引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在太平洋战争的早期阶段占尽上风:横扫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时任美*远东总司令的麦克阿瑟被迫从东南亚撤离。此后直到年6月4日的中途岛战役后美*才将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从日*手中夺了过来,不即使如此美*也只是具有足以压制日*的相对优势。

然而美*并不具有完全碾压日*的绝对优势,所以此后的莱特湾战役、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中美*依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如此艰难曲折的取胜过程与苏*一边倒横扫碾压日*的战绩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什么苏*对日*作战总是赢得很轻松,而美*打日*就如此艰难曲折呢?这是不是说明当时苏*的战斗力强于美*呢?我们不妨再看看美*、苏*在欧洲战场的表现。

年6月22日凌晨3点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集结了个师万人、架飞机、辆坦克、门大炮、艘*舰,划分为三个集团*群,分别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在开战后的18天之内德*就突进苏联境内公里。仅仅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苏联红*就损失了架飞机,其中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

开战后一个月左右苏联已损失数千架飞机、两万多辆坦克,同时有三百多万苏联*人被俘,有一百多个师被德*打残或歼灭!德*夺取了苏联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深入苏联境内达多公里,在被德*占领的领土上生活着当时苏联40%的人口。苏联还损失了全国63%煤、58%钢的生产能力和41%的铁路线,60%的铝产地和80%的铜锰产地被德*占领,多达家工矿企业遭到破坏。

苏*在欧洲战场与德*作战时正如美*在太平洋战场打日*一样艰难。德*那种“天上飞机俯冲、地面坦克隆隆”的机械化闪电战对英*、法*、苏*有效,然而美*却最欢迎与对手打大规模机械化战争。二战后期东线德*在苏*优势兵力的压迫下节节败退,但西线德*还保存着完整力量:拥有数千辆坦克、数千架飞机、数万门火炮以及成建制的两百多万人的部队。

德*这些部队在诺曼底战役后与美*交战时用尽谋略:灵活使用坦克兵团、集中优势兵力将美*部队引入包围圈等等,然而美*丝毫不理睬德*的各种战略战术。中国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曾这样评论:“二战中德*对美*毫不服气,因为美*战术就是简单的一线平推——火力准备、火力覆盖把对方完全摧毁,很少有被称为‘作战艺术’的精彩*事行动。美*正是凭借这点打败了作战艺术高超的德国人”。

如果战争打成空中一道火墙推过来、地面一道火墙推过去,那么什么单兵素质、什么战略战术、什么运筹帷幄都没用。你有千条计,我有“推土机”。我只管“推”,你奈我何?然而在欧洲战场只管一路平推过去的美*在太平洋战场打日*为什么却打得那么艰辛呢?难道说日*的战斗力比德*还强吗?那么日*在对阵苏*时为何却被横扫碾压呢?实际上美国和苏联打的并不是同一支日*。

年的诺门罕战役则直接影响到了日*关于北进或南进的战略选择:北进计划是以陆*向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动攻势;南进计划则是以海*为主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后来日本选择了南下东南亚、太平洋的南进方案。北进计划主要依靠陆*完成,南进计划主要依靠海*完成。美*在太平洋战场上主要面对的是日本海*,而苏*前后三次的主要交锋对象是日本陆*。

当然美*也打过日本陆*,但日本陆*并非美*的主要对手;苏*也曾打过日本海*,然而日本海*同样并非苏*的主要对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模仿西方国家的*制建立了近代化的陆海*:陆*主要出自长州藩,而海*主要出自萨摩藩。日本近代化的陆海*自诞生之日起就因为藩阀之间的矛盾一直处于明争暗斗的状态。内斗最激烈之时陆*派兵包围了海*省,海*方面则针锋相对将*舰炮口对准陆*省。

日本陆海*之间的内斗造成了一系列奇葩现象:海*自己建起兵工厂生产坦克和火炮,陆*则研发了自己的潜艇和航母。二战期间日本不仅有海*陆战队,更是有了独步天下的“陆*海战队”。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海*之间的这种矛盾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了。后来日本方面甚至搞起了战场责任区:某个岛如果由海*负责守卫,那么陆*就绝对不会去管,反之海*对陆*负责守卫的岛屿也一样不上心。

逐渐看出来门道的美*就故意专打海*或专打陆*,反正另外一方大概率会躲在一边看热闹。美*在登岛作战时尽管也会遭遇一部分日本陆*的抵抗,然而在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宏观整体层面上主要是与日本海*作战。事实上日本海*的实力在当时放眼全球都是相当强大的。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日本海*已拥有包括十艘航母在内的上百艘先进舰艇(总吨位高达万吨)。

这已相当于美国海*70%以上的实力,同时凭借地利上的优势得以掌握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缔结的《五国海*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日本实际上已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海*强国。美国和英国的海*需要维护全球利益,所以日本在西太平洋这一具体的局部地区实际上反而占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一战后日本取代德国统治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中北部三岛。当时日本控制下的罗塔岛与美国控制下的关岛距离不足60公里,关岛因此被日本人锁定为第一个要拿下的目标。珍珠港事件前夕日本已在马里亚纳北部三岛部署了三四万兵力,仅在塞班岛上就部署有三个*用机场。相比之下美国在关岛的总人口只有两万且大部分是普通民众,驻守在关岛的美*只有多人。

在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以损失约人、32架飞机、1艘潜艇、5艘超小型潜艇的代价造成美国太平洋舰队0多人阵亡、多人负伤、11艘战舰被击沉、3艘战舰受损、架飞机被摧毁、架飞机受损的惨重损失。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在此后的六个月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日*因此得以从容不迫地横扫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

美国对日宣战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作为日本的轴心国盟友也对美宣战,所以美*实际面临欧洲和太平洋两大战场。由于美国执行先欧后亚的策略,所以在太平洋战争的早期阶段美*实际上是以战斗力较弱的二线部队和日*对抗,而美*的精锐主力几乎全集中在欧洲战场。尽管日本的整体综合国力不及美国,然而在菲律宾、关岛等西太平洋地区实际上占有相对集中的兵力和资源优势。

这也就不难解释美*在太平洋战争早期阶段为什么会在东南亚战场被日*横扫了。日本开始利用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与美国抗衡。然而美国的战争潜力在进入战争状态后就迅速释放出来了。美国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二十多倍,人口也比日本多出一倍有余。就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年日本的煤炭年产量是万吨,而美国则达到了50万吨。日本的铁年产量万吨,而美国的铁年产量则是0万吨。

当年日本飞机年产量11架、美国架。到年美国的*火产量已是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从年到年不足五年的时间内美国生产了近艘舰艇。这其中包括高达艘的航母、十艘战列舰、近艘护卫舰和艘驱逐舰。相比之下日本只生产了17艘航母、两艘战列舰、61艘驱逐舰和九艘巡洋舰。空*方面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生产了30多万架飞机(仅重型轰炸机就超过3万多架)。

年6月4日-7日的中途岛海战后战局开始向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在拼资源消耗的长期战争下日本海*的实力最终被美国耗尽。日*在太平洋战场与美*作战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年春罗斯福总统曾对他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

到了年日本国内经济已完全处于满负荷运转、人力资源已近枯竭:几乎所有具备作战能力的成年男性都被征召,国内留下的尽是一班老弱妇孺。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日本本土已遭遇美*飞机越来越频繁的轰炸。这年3月26日硫磺岛战役的失败不仅使日本直接损失了名士兵,也使美*得以将该岛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机场,从而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治和经济工业中心进行战略轰炸之效果。

4天后中国远征*收复了全部滇西缅北失地并成功与美英盟*会师。仅仅只是又过了一天之后美*发起了冲绳战役,截至6月21日冲绳战役导致日*伤亡11万人、被俘人,损失飞机架、舰艇20艘。冲绳战役的失败使日本本土直接暴露在美*的攻击之下。这时作为日本战时盟友的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轴心国均已投降。8月6日美*飞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这时日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之上。日本方面指望着通过苏联的调停使日本得以较为体面地结束战争状态,然而却被苏联方面告知:即日起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8月8日苏联红*及蒙古*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开始展开对日本关东*的“八月风暴”*事行动。一天之后美*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这时的日本在各战区全线告急四面楚歌,除了投降之外日本已再无任何出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时苏军打日军却势如破竹,为什么美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