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二月八,为什么要吃馄饨
TUhjnbcbe - 2021/6/29 23:44:00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大港信息港→点击右上角“...”→选“设为星标★”

二月八

吃了馄饨病不发

作者:赵怀德

今天,农历二月初八,家家户户吃馄饨(镇江叫馄饨,其它地方叫饺子)。为什么要吃馄饨?东乡人说:“二月八,不吃馄饨旧病发。”“二月八,吃了馄饨病不发。”两种说法,一个意思:二月八吃馄饨,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有人说,二月八吃馄饨的习俗,只有在镇江及其辖县流行,一江之隔的扬州、泰州等地,与镇江同属苏南的南京、常州、无锡、苏州都没有这一习俗。其实不然,扬州江都的张纲镇每年二月初八,不仅举办大型庙会,民间也流行吃饺子的习俗,说法和镇江一样——“吃了饺子病不发。”去年疫情期间,在扬州市东南新城管委会负责的广陵区集中医学观察点,副主任王爱林带领着董广旭、唐飞、孙锐、周磊4名年轻队员为观察点的所有人员包起了饺子。可见扬州和镇江一样,也有“二月八,吃了饺子病不发”的习俗。如此,二月八吃馄饨的来源,就有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奇怪的是两个版本都和“马和尚过江”有关,而且两个马和尚并不是同一个人。先说镇江的版本。马和尚,丹阳人,俗家姓马名素,七八岁时被家里送到江宁长寿寺,出家当和尚,法名玄素,人称马祖。后到鹤林寺任主持,登台讲经说法,劝人多做善事。他不仅在本地讲经说法,普渡众生,而且还经常到江北去讲经说法,普渡众生。马和尚过江大都是初七、初八来,十七、十八去。而初七、初八这两天大都有风,十七、十八大都有雨,因此有“请客的风,送客的雨”之说。后来马和尚在过江时,遇到大风大浪淹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初八这一天都要包馄饨投入江河里,敬献马和尚。据说马和尚法力无边,吃了人们敬献的馄饨就会保一方人无灾,平安无事。于是就有了“二月八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另外二月八包馄饨还与“马和尚坐船刮南风”有关,只有镇江这里刮起了南风,马和尚才能坐船到对岸讲经,而南风对于农耕社会来说象征着气温适宜的农耕时节,庄稼可以生长,收成也有保障,因此也往往代表着好运与福气,所以只有在江南岸才有这个习俗。再说扬州的版本。在江都的张纲镇,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办大型庙会,还有一句谚语:“二月初八,马和尚过江,不是风来就是雨”,并说庙会就是为祝愿和纪念马和尚顺利过江的。马和尚过江又和“达摩一苇过江”的传说有关。菩提达摩得法后,从印度来到中国,信佛的南朝梁武帝便于将其迎至南京。但是,南朝的佛教是重视义理,主张自我解脱,而达摩的禅宗则推崇坐禅,提倡“普度众生”。由于佛法理念不合,达摩感到南京非久留之地,便告别萧衍,渡江北上。二月初八这天,达摩来到江边,只见江面宽阔,江水湍急,左右也看不到一艘船只,没法渡江。这时,他见江边芦苇摇荡,便急中生智,拔出一杆芦,准备凭此过江。正巧天上的观音菩萨见此情景,便呼风唤雨,助其渡江。其实“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束芦苇”。“一苇过江”的传说口口相传,天长日久,就衍生为“马和尚过江,不是风来就是雨”的俗语了。而“二月初八,马和尚过江,不是风来就是雨”这一民间俗话,实际上还应该是一句气象谚语。因为从气象学上来说,农历二月,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老人,小孩极易外感风寒,引发疾病。人们便以吃饺子来图个吉兆。而饺子据传为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就是用面皮包以胡椒,羊肉等,作为袪寒之物来食疗的。可见,“二月八,吃了饺子病不发”这一习俗,它是提醒人们在早春时节要注意饮食,加强营养,预防疾病。保重身体。两个不同版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二月八吃饺子和“马和尚过江”有关,而马和尚“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因此“二月八,吃了饺子病不发”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祈盼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往期精选

实拍!镇江新区郁金香旅游文化节来了,周末一起约吗?(链接)

糟心!一女子在大港某美发店充值办卡,结果商家关门联系不上了......(链接)又是一年春分到!大家都来竖蛋吧!(链接)套路,都是套路,央视“3·15”晚会曝光!(链接)实用!关于大港信息港手机认证详细攻略,快看!(链接)联系我们

作者:赵怀德图片:网络

编辑丨小焕主编丨洪溪小子审核丨愤怒的奶嘴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赵怀德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月八,为什么要吃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