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樊川镇联丰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村里有亩耕地,亩鱼塘。除了合作社承包的亩田外,其它的耕地大多都进行了土地流转,承包给了种田大户。“有了合作社的租金‘兜底’,大户们给的租金也就不会低,每亩租金都在元以上,村民们拿着租金和分红,每年都能多上一笔收入。”联丰村*总支书记孙俊介绍。
找“路子”出“点子”,齐奔小康
“这是我家的田,也是村里合作社的田,我没事就来看看。”村民吴庆林的话,让记者有些懵,这到底是谁的田呢?原来,联丰村委会成立了农技种植合作社,承包了亩田,吴庆林家的两亩田,就在其中。“我年纪大了,不能种田,租给大户又担心压价。好在村里租了我的田,每年有1元租金,再帮合作社做点除草、施肥的活儿,每年还能再赚多块。”吴庆林说,他每年能拿到3元钱左右,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合作社里承包的田,大部分都是没人种的‘荒田’。”孙俊说,这些“荒田”的主人,大多像吴庆林一样,是年老体弱、不能耕种的低收入农户。“合作社租了他们的田,每亩年租金元。”孙俊介绍,合作社的用工也会优先选择村里的低收入村民,“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尽量多挣点钱,过上好日子。”
联丰村*群活动中心
村民如何才能富起来?联丰村采取按户施策的方式。村民杨国平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打算购买农机设备,但一时间又拿不出资金,村干部知道情况后,当即帮他联系贷款,进行担保,最终顺利贷款20万元,购买了设备。近年来,杨国平家生活蒸蒸日上,还办起了家庭农场。
美“面子”换“样子”,一路风景
村民富了,私家车也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对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村民钱勇斌,常年在外地务工,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回到联丰村。年春节前,钱勇斌返乡时,发现联丰桥被翻新了,向邻居一打听,原来村里的7座危桥都翻新了,“最直接的感受是路变宽了。以前开车回村,在村口肯定要堵车,路太窄,会车就是一场‘煎熬’。现在路宽了,心情也愉快了。”
联丰村休闲广场
“近年来,村集体经济增加了不少,村里有钱了,应该为村民解决‘心病’。”孙俊介绍,近年来,联丰村累计投资万元,积极开展基础建设和村容整治,努力让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民需要什么,村里就干什么!村民需要停车场,村里修建了平方米的停车场;村民需要休闲广场,村里不仅建了,还配上了健步道;村民们说,路太窄、桥太老,那就修路搭桥;公厕、垃圾场、泵房、节水渠、道路绿化、河道清理……村民们的需求一个个实现了,联丰村也相继被评为区人居环境示范村、市美丽乡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我们在村里的主干道上定制安装了盏路灯。”记者顺着孙俊指着的方向环视,看到附近村民家的墙壁上都画上了宣传画,孙俊说,这些画都是请江苏省美院的画家画的,分为“*建”和“环保”两个系列,既增加了艺术气息,也丰富了主题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