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重磅发布
TUhjnbcbe - 2021/6/4 9:02:00
北京哪间皮肤科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NEWS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都市圈规划,4月16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布。另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川渝都市圈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炉

?4月16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全文。《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关键、两个阶段目标、四个定位、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两套保障机制。

空间格局。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依托这一空间范围,形成“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一极”为都市圈龙头,即南京市,强化辐射服务和引领带动功能。“两区”为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加快同城共建和先行示范。“四带”分别为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密切对接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沿江绿色智造发展带,推进资源整合和绿色转型,增强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畅通南北区域大通道,联动开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多组团”为都市圈内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和共同发展。

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规划》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瞄准全国,到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第二阶段是瞄准世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重点任务。按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聚焦同城化、高质量,坚持各扬所长、合作共建、共同发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开放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明确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构建内外畅通立体交通网,建设“畅达都市圈”、“智慧都市圈”;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共建研究—研发—应用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创新都市圈和科创共同体;产业协作方面,重点是支持发展地标性产业,积极引导产业错位布局、分工协作和特色化发展,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合作方面,重点是全方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和营商环境高地,合力打造“开放都市圈”;统一市场方面,重点是全面清除行*分割、市场壁垒和行业垄断,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就业社保和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生态环保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打造绿色都市圈;城乡融合方面,重点是推动城乡要素跨区域合理配置,协同建设现代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保障措施。一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按照突出年度特征、聚焦跨区域跨领域、采取清单制项目化推进的原则,制定都市圈建设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建立常态化年度推进机制,力争通过一年又一年的持续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把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二是强化协调联动,立足都市圈跨省实际,充分发挥省级部门承上启下、沟通各方的作用,尽快建立省际工作对接机制,指导推动地方开展*策会商和项目对接,积极协商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两省各部门各方面更大力度参与和支持都市圈建设。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着眼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主动做好向上对接汇报,争取推动一批重大改革试验、重大载体平台、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经验做法上升到国家层面,努力集聚更多资源力量、更大支持*策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是为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发改委指导下,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会、北京伟世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发起,联合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天津市开发区协会、河北省智慧城市联合会等30余家行业协会,经北京市民*局批准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单位。促进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促进会的业务范围包括:开展与协同发展服务有关的*策宣传、咨询服务、交流活动、会议展览、专业培训、支持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资源对接等业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重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