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西汉江都王用玉制度
TUhjnbcbe - 2021/3/8 18:43:00

由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主持发掘的江苏省盱眙大云山西汉江都王刘非墓,经过考古专家的辛勤劳作,获得了大量的考古资料,硕果累累,专家称是中国第15座西汉*肠题凑墓、中国第9件金缕玉衣、中国第3座玉棺……

江都王刘非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非是景帝的爱子,吴楚之乱以后,所置王国皆一郡之地,唯江都国例外。江都王刘非在位7年。武帝即位后,因刘非是帝兄,专横跋扈,因此武帝派遣文学士董仲舒做江都相,辅助江都王刘非,时加匡正。由于董仲舒常以礼来规劝刘非,所以刘非也很敬重他。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7年),江都王刘非薨,死后赐谥号“易王”。

由于江都王刘非特殊的身世,在位近30年,经营于富裕的江淮地区,身份显赫,富甲一方,加上董仲舒的出色辅佐,文化礼仪发达,典章制度完善,用玉制度明确,是西汉时期用玉制度完备的诸侯王、分封国之一。大云山西汉江都王刘非墓虽然被盗,仍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大量精美的玉器尽管被盗、被扰、被毁,但从残存的珠丝马迹中,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汉江都王的用玉制度……一、葬玉制度:主要是使用玉棺、葬玉、穿着金缕玉衣。在汉代只有高级贵族方可使用玉棺、穿着玉衣,而金缕玉衣是玉衣中最高等级,按制度规定,由汉王室特赐,不可随意制作与使用。刘非墓虽没有发现完整的玉棺及玉衣,但从金缕玉衣、编号玉棺残片中明显可以看出,当时肯定是使用玉棺与玉衣的,南京博物院专家正在进行复原工作。二、祭玉制度:古代有用玉祭祀天地四方的制度,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均表明这种制度是确实存在的。江都王墓发现的玉圭、玉璧等玉器,应是祭玉,表明祭玉制度在江都国同样实行。三、礼玉制度:古代礼玉使用非常广泛,*治、社会、*事、外交、社交、日常起居均使用玉器,形成了一套礼玉制度。江都王墓出土的玉戈、玉璜、玉瑟构件等,应是与*治礼仪、服饰礼仪、乐礼有关的玉器,特别是较多玉瑟构件的发现,表明江都王乐礼特别盛行。四、藏玉制度:古代都有庋藏珍宝的制度,不仅继承了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保存了文化遗产。庋藏珍宝中的宝物,既有简牍、青铜器等重要文献、重要器物,玉器不可缺少,因为玉器体现出先人的精神、灵*、意志,是精神财富。江都王墓出土的玉琥等残件玉器,不少是战国时期的楚玉,当为庋藏玉,不是时作玉。因此,我们看江都王玉器,既要看到多姿多彩的形态,又要看到精美绝伦的工艺,更要看到玉器反映出的礼仪文化制度,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制度文化史高度,全面认识玉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清代官员帽子最高处那颗“顶珠”,到底有多值钱?

考古现场出土红山古玉,文化归属之谜迎刃而解!

乾隆皇帝折腾玉玺记:心中默念“二十五”

欢迎投稿: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汉江都王用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