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喜报!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江都有3个项目入选!
江都入选的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是: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毛笔制作技艺
也许有人对这些传统项目还不太熟悉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我们身边的“非遗”
1
十番音乐
(邵伯锣鼓小牌子)
邵伯锣鼓小牌子属于一种丝竹与锣鼓相间的汉族民间器乐种类,流布于江都邵伯镇及其毗邻的杨庄、真武、樊川、仙女庙等地区(包括邵伯湖西岸邗江沿湖集镇)。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汉族民歌、小调非常丰富,对于发展衍变中的民间器乐不能不有所影响。邵伯锣鼓小牌子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产物:一方面其曲调来源于民间的清曲小唱;另一方面在乐曲结构上又受到传统十番锣鼓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形态。
2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传统金银饰品工艺是中华文明史上古老而精美的手工技艺。江都传统金银饰品工艺起源于两汉,兴盛于隋唐,辉煌于明清,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纵观历史,江都和扬州一脉相承、同一渊源,因此江都传统金银饰品工艺源远流长。《国宝大观》记载:“江苏邗江(时为江都)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有‘广陵王玺’金印和十余件制作非常精细的小金饰件。从这些出土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诸如锤揲、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金细工工艺已经十分成熟。”
3
毛笔制作技艺
(扬州毛笔制作技艺)
毛笔是中国最古老的书写工具,起源于公元前-年。毛笔见证了华夏文化和人类文明史。
扬州毛笔和安徽宣州的宣笔、浙江湖州的湖笔、北京的李福寿毛笔并列为中国毛笔四大流派。其中,扬州毛笔以其麻胎作衬而独树一帜,享誉余年。年,历经千年传承的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唯一保存扬州毛笔完整制作技艺的江都国画笔厂获得了国家文化部非遗保护的专项资金。
扬州毛笔的麻胎制作独树一帜,胜过其他地方生产的毛笔,扬州麻胎笔的奇特功能在于含水量独特,含而不漏,欲滴不能,书写流利。但是,每一支毛笔的诞生,都要过“均、齐、择、理、装”等上百道精密的工序,缺一不可。很多步骤都是精确到毫米。
这三个国家非遗中
你对哪个最感兴趣?
又与哪个有过特别的故事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
最后,小编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非遗保护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保护、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信息来源:中国文旅部网站、今日江都责任编辑:小仙女推荐阅读?快讯:仙女镇拆迁规划郭村镇腾飞在即
国道扩建
空港新城文化影视基地最新进展
江都将建“城市外滩”
江都科创园商贸城最新规划?街巷:江都20家早茶大汇总
江都老饕们的美食私藏清单
入选“江苏老字号”的江都店
江都宝藏梅花糕
月亮街美食地图
江都巷子里的美食
块测评江都奶茶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