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门课厉害了,场场爆满,一座难求,外地学
TUhjnbcbe - 2020/11/4 5:02:00

全文共字

阅读需8分钟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也引发了众多观众的考据热情。

从简单的叉手行礼,到官员腰间的金鱼袋;从昆仑奴黝黑的肤色,到一百零八坊的笔直坊墙。这些充满历史细节的元素令人沉迷,让不少观众大呼“硬核”。

拥有历史知识和想象力,就能让你回到唐朝的长安城,吃着火晶柿子水盆羊肉看灯会。

但历史能带来的绝不止这一些。

想象一下,现在你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站在长安的最高处,俯视一百零八坊。你身上穿着皇家的服色,这个伟大的帝国归你统治。

现在,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你可能有很多答案。但现实中,帝王们的选择惊人地一致——读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留下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言;

明清两代,《资治通鉴》是几乎每一任皇帝的必读书。

康熙帝更是在《资治通鉴》上留下了一百多处批注。

全套近万字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被称为一部“手把手教你当皇帝”的教科书。

亲赐此名的宋神宗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它从历史出发,讲的是如何治理社会的道理。

历史,讲的是往事,落点却是现实。

如果你以为,历史不过是故纸堆中的故事,或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那就大大的错了!那么多伟人追问历史,为的是用它指导今天、预测未来。

“太阳之下无新事”,史书中记载的因果,往往能够成为今人的参考。

读懂历史的人,就能够通过观察前人的局面、选择与结果,做出最明智的判断。

古时的帝王将《资治通鉴》视为教科书;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历史学也是一门智慧学。

但历史并不好读。在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如果你想要快速提炼出“历史的智慧”,并且希望有人能够像司马光那样,为历史给出注脚和启示,那这个人也许能帮你。

他叫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

师从谭其骧先生,两度登上《百家讲坛》

他是南京大学“行走的地标”

胡阿祥师从知名历史地理大家谭其骧先生,文史大家卞孝萱先生,在历史地理学和魏晋南北朝史领域,他是当世顶尖的研究者。

他曾三度登上《百家讲坛》,担任《国学小名士》评委,撰写《胡阿祥解说琅琊榜》,三次名列“高校名人网络热度榜强”。在为公众普知、传播历史这件事上,他赫赫有名。

许多人了解到胡阿祥,最初是通过《百家讲坛》。

人人都知道,“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但很少有人知道“夏”的来源。在节目中,胡阿祥娓娓道来——

蝉是昆虫,却能蜕变、转生,周而复始,这样的神秘现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同时,蝉也象征着高洁,餐风饮露、居高鸣远。

我们可以推断,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了蝉所代表的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

在早于夏朝的一些考古遗址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玉蝉或蝉纹。

这档节目令历史爱好者轰动、感动,有人评价,“胡阿祥老师讲得太好了,能够把人目不见睫的东西挖出来,还告诉你背后是为什么”。

他是南京大学“行走的地标”。有人为听一堂他的历史课,专程赶到南京,“混进”南京大学,觉得这样才叫不虚此行。

弟子们评价他“太有魏晋风度了”,网文说他“执教南大三十年,如今他长发落着雪花,但归来仍是少年”。

在南大,他的历史课场场爆满,一座难求。有学生偷偷录了片段传到网上,累计播放量高达百万次。

胡阿祥如此受欢迎,因为他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学者:在这样一个被认为“埋首于故纸堆”的领域中,他却比任何人都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门课厉害了,场场爆满,一座难求,外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