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江苏4月16日电(记者强慧娟)“南京都市圈”是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今天上午,江苏、安徽两省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全文发布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并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笪艺武,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杨学鹏、中共滁州市委常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金力参与了新闻发布并答记者问。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出席发布会。
精心打磨历时两年
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首个都市圈发展规划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由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
图源:摄图网
“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
南京都市圈惠及9个设区市万人
《规划》主要内容可以概况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关键、两个发展阶段目标、四个定位、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及两套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前言、12章、38节和14个专栏,共计3万余字。
一是立足实际,合理确定规划空间布局。确定了南京都市圈的范围,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
依托这一空间范围,《规划》布局了“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一极”为都市圈龙头,即南京市,强化辐射服务和引领带动功能。“两区”为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加快同城共建和先行示范。“四带”分别为向上海方向的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密切对接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沿江方向的绿色智造发展带,推进资源整合和绿色转型,增强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畅通南北区域大通道,联动开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多组团”为都市圈内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和共同发展。
高点站位明确发展愿景
目标年人均GDP超过15万元
《规划》还研究提出了“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
结合战略定位,《规划》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瞄准全国,到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第二阶段是瞄准世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另外,《规划》强调协作共进,加快重点领域攻坚突破。按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开放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明确了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点击下面链接,内含《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
全文发布!南京都市圈目标年人均GDP超15万元_江苏要闻_中宏网江苏_江苏新闻_江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