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江都有个美人村扬州江都
TUhjnbcbe - 2025/7/2 17:36:00
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5416234.html

很久以来,在扬州东乡的宜陵、砖桥、曹王地区流传着一个“美人村”的民间故事。

隋炀帝酷爱风流,每年都要从全国各地采选13—20岁的美女纳入后宫。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携嫔妃沿运河南下巡幸扬州。一路之上龙舟凤舸,浩浩荡荡,衣香鬓影,舞乐喧阗,极尽奢侈豪华之势。一到扬州,隋炀帝便住进观音山的豪华行宫迷楼。

正当他贪恋扬州的山明水秀、柳媚花娇之际,爱妃宜妃忽染重病,香消玉殒。因宜妃乃东陵(今宜陵)人,隋炀帝遂命将其安葬于故土东陵,东陵也随之改名为“宜陵”。越两年,大业十四年(),大将宇文化及发动江都政变,隋炀帝被缢死,后宫嫔妃便四处逃散,各寻归宿。因东乡宜陵、砖桥、曹王一带烟柳画树,绿畴沃野,气候温润,乡风淳厚,又是宜妃归葬之地,所以逃离后宫的嫔妃们便纷纷流落聚居于此。从那时起,这里美人云集,风流荟萃,也因之有了一个“美人村”的地名。

美人村的美女们慢慢地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之中也让侍花弄草、歌吹弹唱的宫廷文化根植于此。她们栽花种田,养女教曲,怡情生活,和谐自然,并且代代相传。经过她们教养而走出来的姑娘,不仅容貌秀美水灵,而且能歌善舞,气质娴雅,当为一方之胜,所以就有了“扬州出美女,美女在东乡”之说。

在当年美女们栽花种木的影响下,从隋、唐开始,宜陵、砖桥、曹王一带的花木种植蔚然成风,并开始繁盛起来。花农们的栽培技术也十分精湛,多有天工之韵,经他们之手侍弄,花圃如茵似毯,花木如诗如画,从此名噪大江南北。清代郑板桥有诗为赞:“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千百年来,这里美木连畦,繁花满蹊,彩蝶戏舞,黄莺婉啼,绿树掩映着村庄,花香洋溢着风情,乡民生活富庶,乡间风光秀美,在无尽的岁月中沿袭着美人村的浪漫与传奇。(李哲)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都有个美人村扬州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