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团游览的行程是先远后近,先走的是泰州,再来到扬州。走吧,一起来认识扬州吧!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扬州作为苏北重镇,是江淮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其有一千五百年光辉的历史,比之巴黎、伦敦更早。它是我们艺术文化集大成的所在,比之希腊、罗马而无愧色。”
扬州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六朝以前的扬州,作为九州之一,几乎包括了今天的苏、浙、沪、徽、赣和闽,一直与现代意义的扬州无关。
大约一万年前,今天的扬州已经成陆于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气候温润,物产富饶。龙虬庄、周邱墩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苏北水网地区无古文化遗址的空白,也表明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已经种植水稻,产生了原始的稻作文化。
西周时期,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分封天下,把小儿子分封到邗,是为邗国。当时的邗国都城就在今天扬州蜀冈之上。邗国虽小,但是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此地人以国为氏,是为姬姓邗氏,后来去邑姓干。著名的铸剑大师干将就是扬州人氏。
扬州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多年。吴王夫差建邗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前),楚国打败越国,在邗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称广陵的开始。
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又更名为“江都”。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统一中国后,才改成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炀帝杨广不胜向往,于是征调数以万计的民夫开凿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涿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代扬州的商业更加繁荣,位居全国第一,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
两宋时期,扬州与中国文化仍有着不解之缘,扬州也仍然是文学家歌咏乐道的所在。南宋偏安时期,扬州成为两淮抗金侵略的军事中心。在扬州保卫战中,李庭芝和姜才率领扬州人民奋勇拼搏,坚守不屈,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
元代,扬州仍是东南的重镇。元代扬州吸引着世人眼球,有不少外国侨民寄居扬州,其中以波斯和阿拉伯人为多。最著名的是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重重记上一笔。
明清之际,史可法在扬州领导了抗清斗争,终因朝廷的腐败,外无援兵,弹尽粮绝,城破就义。清兵在扬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十日屠杀,有数十万人遭到屠戮,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
瘦西湖最鼎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年)。由于康熙、乾隆多次南巡,扬州官员与盐商为助皇帝游兴,不惜重金,沿湖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扬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初荣于西汉,鼎盛于隋唐,后显于明清。鉴古知今,征往训来,游一座城,了解其古今,这样才会有收获!
文人笔下的扬州是什么样?您知道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