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万万没想到,曾经的扬州竟是今天的北上广
TUhjnbcbe - 2025/6/27 20:40:00
刘军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3946
王镇,年4月生,江苏扬州人淮扬美食理论专家,教授,扬州烹饪教育的垦荒者,担任《中国淮扬菜》文字总纂参与《满汉全席》《红楼宴》《盐商宴》、淮扬名称等标准制定与文化发掘。关于扬州,我们之前讲了很多,但这集大师说,就让我们跟随王镇大师的视野,从扬州的三个历史朝代来看扬州的变迁与积淀...扬州在历史上有24个名字。最早叫邗,到唐代时叫广陵,隋代叫江都,宋代就已改称为扬州了。明清以来,扬州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历史上还有两个代称,唐代诗人笔下称为维扬,宋以来文人笔下则称为淮扬。八大菜系中只有淮扬菜是以地方来命名的。扬州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从隋代开凿大运河以来,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分别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将五大水系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命脉。所以扬州是因河而兴;所有的战略物资都是从扬州向北运出,包括丝、绸、茶、盐、粮,还有很多重要的战略物资。尤其是盐,以扬州作为官阙,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北方丰富的物资,所以扬州是因盐而富。扬州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都非常发达。第一个是汉代。文景之治时扬州就是整个东南重要的城市,还是诸侯王吴国的首都。扬州曾历经数度兴衰,毋庸置疑,汉代是扬州鼎盛期的开篇。政治上,诸王侯与中央政权的明争暗斗使汉代广陵城(今扬州)成为郡县制与分封制搏斗的中心;经济上,吴王刘濞“开山冶铜,煮海为盐”,大大推动了扬州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国力昌盛;对外交流上有个有趣的插曲,那就是扬州的江都公主,江都公主刘细君远嫁西域,促进了汉王朝与乌孙国的友好关系。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们都被弃市。当时,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成为罪臣之女。后来随张謇之行嫁到西域,细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兴盛期,也是扬州的第一个兴盛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高峰。第二个是隋唐。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里提到,唐代扬州是除了京师以外的第一大城市,一直持续到康乾盛世;它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与中外的文化交流,包括与日本、南亚的交流都非常的紧密。并且因为中国自古多为大运河接连城市,重要战略物资是通过运河上运至京师,而扬州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卡。第三个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扬州极为富庶,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两淮盐法志》里面讲了一个很重要的扬州经济地位,“盐苛,居天下赋税之本。淮苛,居盐苛之本。”所谓“苛”就是税收。中央集团中,内务府掌握的银两大概为每年八千万两,其中四千万为盐税贡献。当时全国有十大盐场,最重要的盐场就是淮扬盐场,总部就在扬州。说到淮苛,因其产量比较大,因此苛税比较重,所以“盐苛,居天下赋税之本。淮苛,居盐苛之本。”换算下来,当时盐商在市场交流时,最多掌握的银两至少为两亿两白银以上,极为富庶。加上丝、绸、茶、漕运,还有一些战略物资,扬州基本所占经济比重是整个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康熙和乾隆都很重视扬州。所以三个历史时期,扬州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扬州的吃,也是被盐商培养起来的。昔日的扬州生活豪华,富有的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就在花园与家厨的手艺上下功夫,一较高下。每家的厨子都有各自的绝活,请客还有到各家借厨师一说,于是便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关于扬州的宴会与吃,继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万没想到,曾经的扬州竟是今天的北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