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桥古镇,曾名白沙续五扬州江都大桥
TUhjnbcbe - 2025/6/22 17:45: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http://www.kstejiao.com/m/

大桥镇曾名“白沙”。但是,由于府志,县志均未有载,故对此说存有争议。现在,筆者将近年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罗列出来,以证此说。

五,不要数典忘祖,应充分认识族谱的重要作用。

在阅读了《大桥古镇,曾名“白沙”》(1-12)的文章后,有些同志对大桥镇曾名“白沙”仍然是将信将疑。将信者,是因为无论是在大桥本土,还是东,南,西,北周边的不少家族族谱中,在谈到自已居住地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白沙”。如“邗江之东,白沙之南”,“在白沙与嘶镇之间”,“驰车往白沙”以及署名“白沙孙粢”等。而从地理方位与行政地位上来说,这“白沙”,只有大桥镇与之完全匹配。将疑者,是由于族谱在提到“白沙”时,后面少了一个“镇”字,似乎不那么规范。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试问:亲人,发小之间互相呼喊小名时,有谁在前面加上姓氏的?文人之间互称时,不都是直呼其字或号?而作为集镇的别名,邵伯镇又名甘棠,仙女镇又名龙川,宜陵镇又名东陵,又有谁在后面加上“镇”字的。即以扬州来说,称维扬,广陵,邗上,后面也从不加“府,“市”的。这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一贯提法。根本无须质疑的。

自然,在看了《大桥古镇,曾名“白沙”》续(1-5)后,只要是不固执己见,这种疑虑应该是可以打消的了。套用一句哲学语言来说,这就是: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和实现的。而多个偶然的组合与交织,则构成了必然。如果再用一句现在最时髦的话来说,这是由大数据所显示的客观事实。

自然,仍然还是有人会坚持认为:史志上未载,族谱不足为凭。这些人的问题,全在于他们数典忘祖,对族谱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所以,他的好友,著名历史学家邵普涵也说:“家之有谱,固与国之有史,州之有志,而并重也”。他们都将国史,县志,家谱作为研究国家与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得以传承延续的三大支柱!

扬州谱牒文化研究会的殷先生也说得好:“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三者构成了纵向的史志文化体系。家谱可记国史所不能记,可言方志所不能言。达官显贵可颂,平民小辈可传;可存国史之缺,可补方志之憾,有着各类史书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实也正是这样。族谱与史志一样,同样都属于地方历史文献的范畴,它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是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家谱的重要性,在某些方面不亚于史志。因为作为府志,县志,它所记载的是一府一县的大事,要事,诸如科举结果,官员更迭,建置沿革,地理概貌,历史人物,文化艺术,物产税赋等,这些都是族谱所不具备的。但是族谱,作为一个家族历史的忠实记录,却在姓氏来源,家族迁徙,名人传记,家训家风,以及人文聚落等方面,其内容之详实,又是史志所无法与之比拟的。正是由于史志与谱所记载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而绝不是互相排斥的。

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注意,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特别提到了族谱在人文地理与聚落地理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因为,县志府志,由于只能博观约取,不能面面俱到,那就难免有详略,有取舍,有遗漏,有差误,所以,我们既不要把县志奉若神明,也不要自毁列祖列宗的传承,把族谱贬得一文不值。须知,国外,国内的大型图书馆都把族谱作为重要历史资料收藏呢!(朱毓麒戴启程)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桥古镇,曾名白沙续五扬州江都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