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扬州风景名胜中的璀璨明珠,瘦西湖、文昌阁、五亭桥等无疑是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还有一处古朴而文静的景点——四望亭,常被人们忽视,甚至与文昌阁混淆。今天,就为大家揭秘这朵扬州风景界的清雅之花,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四望亭。
01扬州四望亭的秘密
△四望亭的历史背景提及扬州,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瘦西湖、文昌阁、五亭桥等声名显赫的景点。然而,在这片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美景中,还隐藏着一处鲜为人知的古朴之地——四望亭。它静默地伫立,等待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前来探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处扬州风景界的清雅之花的神秘面纱,感受它所蕴含的历史韵味与自然之美。
望亭的始建年代,历来说法不一,有指南宋嘉定年间,也有说明嘉靖时。因此,有人质疑四望亭的历史真实性。然而,南宋嘉定年间的四望亭确实被《江都县志》所记载,只可惜因年久失修而消失。到了明嘉靖三十八年,江都县学建立了魁星阁,但因四望亭的名气太大,民间仍习惯称其为四望亭,于是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昆星阁内供奉的昆星神,专司文事并监督科举考试。其形象独特,一手执斗,一手举笔,独脚站立却保持平衡,给人以威严之感。或许,这正是书生们乞求公平评卷、无偏倚对待的心声所在。尽管四望亭在年龄上存在争议,但其历史地位却远超同咖位的文昌阁,堪称名胜界的前辈。对于那些质疑四望亭地位的人,或许应该小心昆星神的“高考分数满减大礼包”。
△四望亭在近代的作用扬州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而四望亭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它并非徒有其表,而是内敛而深沉,其历史故事丝毫不逊于其他名胜。在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三下扬州时,四望亭曾被巧妙地利用作为炮台,见证了战争的硝烟。太平军们在亭顶搭建木架,严密监视城外清军的动向。每当敌军逼近,他们便在亭上吹响号角,发出警报;而在战斗时,又击鼓助威,鼓舞士气。这一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四望亭,三层阁,站在亭上探马脚。马脚到,吹角号,打得清军往回跑。”由此可见,四望亭在当时确实目睹了无数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战斗场面。
此外,四望亭还因这段历史而声名远扬,被列为近代革命文物,并成为市级保护单位。那些曾经质疑四望亭缺乏“干货”的人们,现在可以休矣。
△四望亭与乾隆的故事望亭,这座在扬州风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古迹,其背后竟隐藏着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那段历史时期的关键角色,默默在四望亭的背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究竟是谁,能在这座亭子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让我们一起探寻他的故事。
在风景名胜的世界里,四望亭也享有其特殊的地位,而这背后,同样有一位不容忽视的“大佬”在支撑。传说,当年乾隆皇帝游历江南,来到扬州四望亭时,他灵机一动,出了一句对联:“四望亭,亭四方,四望亭上望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然而,大臣们无人能对,甚至连纪晓岚等大学士都面露难色。此时,一位农夫老者经过,他自告奋勇要对对子。虽然有大臣警告他若对不好可能惹上欺君之罪,但乾隆却豪爽地表示,若对得好,便赐予黄马褂,免去他一生的劳役。老者毫不畏惧,脱口而出:“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听后大喜,果然赐予老者黄马褂。
自此,四望亭仿佛也披上了黄马褂,其声名地位水涨船高。尽管抱住了乾隆这位“干爹”的大腿,但四望亭却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它依旧安静地伫立在街头,默默地看着游人们来来往往。它既文静又有颜值,从不张扬跋扈,这样的四望亭,无疑是风景名胜中最值得推崇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