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u0002江都u0003记忆u00
TUhjnbcbe - 2025/6/9 18:55:00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www.ykhongye.com/

#江苏记忆#

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竹墩村境内,曾有一土墩,长满青竹,名竹墩。

这人土墩的位置在原江都县竹墩公社南桥大队墩头生产队(今江都区小纪镇竹墩村墩头组)的地段上。

竹墩村墩头桥

关于古墩,究竟是天然的土丘,还是人工堆筑的高地,没查到任何可考资料,不过墩头生产队曾叫“朱家垛”,似乎又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人工堆筑的土丘。而平原上突兀地冒出一个小土丘,着实会让人浮想联篇。

常识让我不妨大胆猜想,竹墩的古墩其实是个陵墓封土。

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逻辑,将自己论据梳理出如下,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论据一:曹梦先生《关于竹墩传奇》

曹梦先生年曾供职于竹墩小学,时经常在土墩旁边经过。时隔60多年,年12月13日《江都日报》登载了曹梦先生的《关于竹墩传奇》一文,文中有载古墩传奇:一是历数千年风吹雨蚀,却从无水土流失现象,因而墩体从未变矮变小;二是古墩之上却从未形成过像样的植被,稀稀小草难掩土色。而一旦离开墩脚,只见那四周田边地头,到处草木葳蕤,生机盎然。

我认为恰恰是这二奇,暴露出古墩土质的异常:一水土不易流失,二是植物不易生长。而这又符合古代陵墓封土的情况。古代陵墓,必须在堆土过程中要渗入防水防腐材料,最简单的就是加入石灰,做成封土。现今大量考古案例都是如此。如安徽双墩汉墓莫不如此。

论据二、花善祥先生《名将薛仁贵在竹墩》

花善祥先生,小纪镇文联主席,竹墩人,曾作《竹墩史话》一书。在其发表的《名将薛仁贵在竹墩》一文中曾载:“一九五八年,竹墩人民公社招集农民平竹墩造田,在一个洞穴处挖出唐代瓷碗和被打碎的碗片。”

这里有个信息特别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u0002江都u0003记忆u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