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自从刘邦结白马之盟,约定非刘姓不得王之后,后世千年,异姓王,变成了一个受人忌讳的存在,对于将相来说,能够封国公,就是人臣的顶点,再进一步,皇帝不会同意,臣子不敢接受。历史上,能够以异姓封王得以善终的,且君臣不相猜忌的,除了童贯以阉人无后的身份得以封王,其他的,君臣无所冲突,实在少有。恒温之子恒玄矫诏自立为楚王,同时还追封其父恒温为楚王,夺司马家天下之心,昭然若揭;李渊为唐王,最后取代隋朝天下,其表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大好头颅,落在了江都;郭子仪为汾阳郡王,建立在安史之乱中,匡扶唐朝社稷,若非此后唐朝皇帝大权旁落,藩镇自立,这个郡王之位,郭子仪可就不仅仅是当得不安心那么简单,而是迟早身首异处,家亡族灭的结局。所以,异姓王的位置,是非常烫手的,皇帝追封的那类王爵还好说,不世袭罔替,不过是虚称,但是有兵权的异姓王,不论是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容忍,清朝的三藩之乱就是因此而起。在古代,有个东西,皇帝赏赐下来给臣子,日后臣子定然会起兵谋逆,那就是加九锡。九锡何解?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九项仪仗。本来是皇帝用来赏赐有功勋之臣之用,但是最后变成了谋逆之臣的专属,这又是为何呢?这里扶摇需要先跟大家说一个概念,在古代,一品二品之类的官职,其实都是虚设,属于虚职,荣誉性质的官职,没有实权,有此殊荣的不是没有,但是其实没有实质意义。这类职位,除非真的功莫大焉,基本上皇帝是不会随意赐予的,九锡同理。如果说臣子接受九锡,往往就是谋逆的开始,王莽、曹操接受九锡之后,都开始逾越,不臣之举日益彰显,因此,九锡在后世的王朝眼里,逐渐变成了忌讳。历史上,几乎每个接受九锡的人,最后都自己建立王朝,所以,在古人眼里,加九锡,基本就是不臣之人为自己遮掩一番,作为登基称帝的一个过渡。实际上,汉朝时候基本没有皇帝会真的加九锡,只是作为一个名义上的最高荣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这些基本就是人臣能够承受的赏赐的顶点,如萧何这样的汉初三杰,都没资格一并享受这三项殊荣。王莽加九锡,在当时因为他的声望就是圣人级的,外加已经位极人臣。至于曹操,汉献帝愿不愿意,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荀彧正是因为曹操加九锡,称魏王的举动,才发现曹操不满足当一个霍光一样的权臣,心念汉室天下的他在晚年最终和曹操决裂,忧郁而亡。九锡,在后世,逐渐变成了不臣者才有的赏赐,没有皇帝会主动赐予臣子这项赏赐。你觉得曹操加九锡的时候,已经有让儿子曹丕自立为帝的打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