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操江御史明朝江防体系的老大,为何朝廷对江
TUhjnbcbe - 2025/5/22 8:47:00
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到现代为止,军事力量共分为三个方面,按照出现的时间排序为:陆军、水军、空军。

封建社会时期,陆军和水军是军事力量中的重点,其中水军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非常简单: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很少有来自水面的大规模威胁。

不管是小河还是大江大海,明朝之前很少出现军事上的威胁,此前发展航海事业多数是出于统治者“求仙药”等需求,更遑论水军力量。

明朝时,由于倭寇匪患猖獗等原因,水军才开始被统治者重视。

操江都御史属于统管江防的官员,明朝统治者对江防格外重视

明朝初期水军的主要力量并不是海军,当时被称为水军的军事力量,其实主要的战场都在江面。

这也是倭寇匪患猖獗早期,明朝政府没有办法有效应对匪患的主要原因:江面的作战条件同大海相比确实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此之前,明朝统治者更多的注意力在江面的水军上,这和当时明朝的现实情况有很大关系。

中原地区南方多水,但是多数都是江河湖泊,只有临海地区才需要考虑海面的军事威胁,可是在倭寇出现之前,临海地区根本没有出现过较大的军事威胁。

反而是江河湖泊地区,因为农民起义、水盗江贼等问题频发,所以成为了威胁明朝统治的主要力量。

为了对抗这些敌人,明朝统治者设立了许多管理江防的官员,其中最高级别的官员就是操江都御史。

所谓操江都御史,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在江上操练士兵,主要的任务是管理江防。

其实早期的明朝统治者虽然重视江防,但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官员管理江防,所有相关官员都是兼职。

直到明朝逐渐稳定,迁都完成后,江防官员体系才开始确立下来,并且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完善江防制度。

这其实是统治者常选择的治国之策:一切都等政局稳定后再确定具体的内容。

明朝迁都的举动,和当时的政治局面有很大的关系。

明朝建国者朱元璋选择迁都,原因非常多:

比如元朝的逃亡势力影响范围距离当时的京城南京非常近;都城内部的风水格局有问题,不利于发展;在南方定都是一些弱势王朝才会做的选择……

到明成祖朱棣掌权后,因为靖难之役中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影响非常恶劣,同时许多人认为朱棣夺权的过程疑影重重,所以朱棣急需确立自己正统的统治身份。

迁都只是朱棣选择改变现有局面的方式之一。

明朝初期多次迁都的行为,对当时的官场影响非常大。

因为迁都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搬家,整个流程非常复杂,耗时很久,很多事务都可能因此停摆,其中就包括江防官员体系的建立。

好在完善后的江防官员体系内部并没有出现太大问题,早前暂时负责兼管江防事务的官员在明太祖的管制下也没有出现太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江防制度能够得到充分落实、江防官员体系内部能够顺利运转,和当时明朝政府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脱不开关系。

作为江防官员体系内的高级长官,操江都御史主要负责的内容有三方面:

其一,审判相关案件,并针对大多数问题做出定夺;其二,纠察军纪,保证水军内部稳定;其三,监督水军出征,保障周边百姓的安全。

除了操江都御史以外,明朝江防方面的官员体系整体非常完备

水军受到重视,不可能只有操江都御史一个官员负责打理上下所有事务,在他之下还有很多相关官员。

不过这些官员并不完全归属操江都御史管理,有些属于交叉管理的范围,有些则只是在某些事务上听从操江都御史的管理。

操江勋臣,是江防事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官职,这还要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理解分析。

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一职位似乎是对官职人员的一种夸奖,“勋臣”二字在古代是对臣子的一种褒奖。

事实上,这一官职也确实是一种“奖励”,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人,必然是功臣后代,拥有世袭爵位。换个角度看,这一官职可以说是专门为那些权贵子弟设立的。

在古代,文臣几乎不可能封爵,能够得到爵位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对国家领土有重要贡献的存在。

这也是建国初期得爵者爆发出现,接下来的时间却很少有人能够得到爵位的重要原因。显然,操江勋臣祖上绝大多数都是武将。

将这一职位留给武将子嗣,是因为明朝统治者看中了这些人的家传绝学。

古代武将的很多本领是密不外传的家族秘密,而且战争本领在古代只有两个学习途径:或者亲自上战场,通过一次次实际经验获得;或者有领路人亲自教导。

在没有多少战争的时代,自然只有后者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因此和平时期的武将多数都是勋爵子弟。当然,也有些天赋异禀的存在,但毕竟是极少数,不在这个讨论之列。

早期的操江勋臣都是兼职,毕竟明朝武将的数量不算太多,早期根本不足以组建起庞大的水军并专职于此。

随着武将数量的增加和江防官员体系的完善,操江勋臣才逐渐转为专职官职。

操江勋臣主要负责的内容是捕获盗贼和私贩,私贩多数是偷渡的商人,同时还负责组织军队巡逻,保卫周边百姓的安全。

操江勋臣并不是军队内部的“老大”,为了防止军队内有人专权,明朝政府对江防官员体系的职责划分非常明确,各个官员间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

南京内外守备,是当时的代表性江防官员官职名之一,只是地域性比较强,主要负责任免军官和管理军务;南北巡抚,负责海防和加强江口防御;此外还有很多兼职官员……

这些官员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独揽大权,在军队事务上实现“一言堂”,保证了明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始终不会受到威胁。

明朝江防军事力量组成很复杂,其中最受重视的是沿江水军营

其实明朝江防的军事力量构成非常复杂,并不是一支水军这么简单的编制。整个明朝的江防军事力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沿江水军营、卫所军、地方民兵和募兵。

这四部分中,沿江水军营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军事力量最为强悍的存在,一般不会调动。

作为水军的最重要军事力量,沿江水军营主要负责巡视周边地区,起震慑作用,很多实际上的战斗,其实都不需要这一部分的参与。

明朝政府的这一决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沿江水军营,保证他们能够在更大的战斗中发挥出真正强悍的力量,同时也是避免有心之人趁火打劫。

一旦周边地区的盗贼水匪发现沿江水军营调动,必然会倾巢而出骚扰周边百姓,趁此机会大发横财。

作为明朝水军中最重要的存在,沿江水军营是真正备受宠爱的军队,不仅在政策上最受支持,而且在后勤保障等方面也最受照顾。

为了保证沿江水军营的战斗实力,这部分水军是设备更换最快,同时也是设备最先进的水军。

不断更换设备的同时,沿江水军营的兵力补充也最为迅速,是最先挑选士兵的水军部队。

即使他们基本只负责巡视工作,但能够进入沿江水军营的士兵,都是非常优秀的存在,日常训练要求也最为严苛。

后勤保障方面,沿江水军营自然也是明朝政府的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操江御史明朝江防体系的老大,为何朝廷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