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受伤,很多人会想到工伤认定,并通过工伤保险来获得损害赔偿。前不久,江都的姚师傅反映,他在工地上干活时受了伤,却没法用工伤保险进行赔付,还遭遇施工方和包工头的相互推诿。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干活受伤
-injuryonjob-
突遭横祸
姚师傅今年68岁。本月9日早上,他在江都实验小学建乐校区工地的脚手架上干活,突然被吊起的混凝土料斗压到了右手。
姚师傅:炮筒子一转,正好压倒我手跟钢管交界的地方,一压手指头掉下来了!
事故造成姚师傅右手中指末端缺损,无名指开放性损伤、指甲脱落。医院治疗一周后,姚师傅准备出院,却被治疗费难住了。
姚师傅:出院了通知他们(施工方)还是不去,报警才把他们搞过去。
遭遇“踢皮球”
施工方为此给付了元住院费,而这之后,姚师傅儿子小姚屡次找施工方和包工头申请工伤赔偿,却遭遇“踢皮球”。
姚师傅儿子小姚:他这种伤最起码是十级伤残,平均要赔四到六万。包工头说你在工地上受的伤跟我有什么关系?让我找工程方,工程方说找他们包工头,扯来扯去都没有结果。
无奈之下,小姚咨询了相关人士,才知道他父亲没签用工合同,且过了退休年龄,无法购买工伤保险,因此在工地上出了事,根本没人管。
姚师傅儿子小姚:一是不是正式劳动合同,第二个年纪过了60岁,法律法规没有针对的赔偿。
姚师傅的遭遇令人同情。那么,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人员因工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这起事故又该向谁讨说法呢?
姚师傅说,尽管他已经68岁,但是身体还不错,这些年一直跟着包工头刘某在外打工,按劳动量拿钱,刘某则从中抽取10%的管理费。国庆节前,他跟着刘某到江都实验小学建乐校区工地做杂工,至于施工方,他并不清楚。记者就此拨通了刘某的电话。
刘某:他在工地塔吊受的伤,找工地。
记者随后又来到项目现场,一位负责人汤先生这样回复。
项目现场负责人汤先生:谁找来打工的你去问他!我们只负责协调,看病钱都是我们项目部替他开的,第一我们是同情他,我们要做到人性化就行了。
那么,这起事故的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
项目现场负责人汤先生:叫刘某找到大班主承包人王某,由他来跟我们项目部谈事。(你们单位叫)江都建设委托我们亚坤建设,(也就是亚坤建设和江都建设签了分包合同,亚坤建设找了王某,王某又找了刘某,刘某又找了这个人?)嗯。
律师:可依法追偿
经过记者的协调,汤先生表示,本周三他会把几方召集到一起,协调处理姚师傅的赔偿问题。对此,律师表示,姚师傅因为年满60周岁,不具有法定劳动者资格,和用工单位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因此不能申请工伤认定。但是,姚师傅依旧可以依法要求雇佣方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擎天柱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峻鹏:他可以把他所有的上家包括找他的包工头,包括包工头所挂靠的用人单位,乃至项目的发包方都可以作为一个共同被告起诉到法院,让法院来查明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具体是由哪一个雇主承担最后确定的赔偿责任。
希望姚师傅尽快拿到合理的赔偿金。调查中,记者发现,像这样年满60周岁仍在外务工的人员不在少数,而他们在工作中受伤甚至死亡,往往遭遇维权难。
记者在姚师傅打工的工地走访,发现很多工人的年龄都超过了60岁,都没有签订用工合同。
务工人员:我今年70岁,(在这个工地上干了几个月?)三四个月。
务工人员:我在这边烧饭的,(你今年多大?)我啊,我小,70岁。
务工人员:(你多大?)64岁。
对此,项目负责人坦言,建筑工地上的苦活累活,很难招到年轻人,而像这样打散工的超龄工人,他们管理起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项目现场负责人汤先生:我们都通知他各个班组把身份证到我们这儿登记,要三级(安全)教育,超过年龄我们不收。(他超过年龄到你们工地干活,你们工地管理也有问题。)我们叫他们拿身份证,他们说我们做不了几天就走了,打散工的。
超龄职工比例逐渐增大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用工缺口日益增大,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过六十依旧身强力壮的农民工不在少数,他们会向建筑、保洁、保安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集聚。然而,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并未将超龄的再就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
对此,法律界人士呼吁,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和从业者也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等途径,给超龄职工多一份保障。
就在上周,省人社厅、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从年2月1日起,符合条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将可以参加工伤保险。
“到龄退休”有选择放弃的权利,但权益保障不应当有被忽略的空白。鉴于超龄劳动者的现实存在,相关部门应尽快从制度上健全完善,有效消除这一特殊群体的职场烦忧,让他们也享受作为合法劳动者的公平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