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初宰相来济扬州江都
TUhjnbcbe - 2025/4/30 17:27:00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706/4892460.html

来济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是隋朝名将来护儿的次子。(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济出生的这一年,正是隋炀帝二下江都,来护儿作为右骁卫大将军随从护卫。

隋大业十四年(),炀帝三下江都后留居不归,终日沉缅酒色,荒淫昏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中士兵思归日盛,部将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炀帝缢杀于江都宫。来护儿不屈于叛军,遭到全家灭门,来济因年幼得以幸免。

隋朝灭亡后,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建立唐朝。这时来济流离失所,生活十分艰辛。但他笃志好学,在逆境中奋发进取,能文章,善谈论,通晓时务。他曾与高智周、郝处俊、孙处约等共依宣城石仲览家。仲览家境较宽,待人仗义,倾其所有供给他们衣食。四人在一起,经常互相言志:“愿宰天下”。经过多年寒窗苦读,到唐太宗贞观年间,来济终于高中进士,被任命为通事舍人,成为中书省属下“从六品上”的官员。

唐太宗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进行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促成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了使其统治延续,起初立长子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泰,承乾由此产生夺嗣之念,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事情败露后,太宗召集侍臣征询对太子谋叛作何处置,群臣一个个闭口缄言,不敢应答。这时,通事舍人来济却主动进言道:“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此话正合太宗心意,于是下诏将承乾废为庶人,保全其性命。自此,唐太宗对来济的才智有了深刻的印象。

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随后又贬魏王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为了加强对新太子的教导,贞观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掌顾问应对之责。在物色这一重要人选时,众臣推选来济,太宗也认为他最为合适,遂决定以来济为之,仍兼崇贤馆直学士。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提拔来济为中书舍人,品级为“正五品上”,与房玄龄、令狐德棻等同撰《晋书》。经过数年辛劳笔耕,终于修成,共卷,为《二十五史》之一。由于书中二本记(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和二列传(陆机、王羲之)的《论》都为唐太宗所作,于是全书总提为“御撰”。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唐太宗病逝,六月太子李治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永徽,并立妃王氏为皇后。

不久,高宗欲置宸妃,让武昭仪为之。武昭仪即以后的武则天,她14岁入宫,被唐太宗召为才人。李治为太子时,入宫侍奉太宗,与她一见钟情。太宗死后,武才人入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复召她入宫,封为昭仪。现又突然要另立“宸妃“,来济密表谏道:“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由于中书令来济和侍中韩瑗等许多重臣的反对,高宗此议只好作罢,但武昭仪却怀恨在心。

唐高宗对武昭仪情有独钟,加之武氏用尽计谋,挑拨皇帝与皇后、淑妃之间关系,栽赃陷害,使高宗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元老重臣长孙无忌等均表示反对,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而武氏并非名门令族出身,不可废立。来济持相同观点,亦上表直谏。

中书舍人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恶,将贬,当他听说高宗欲立武后之事后,便投高宗所好,叩阁(官署)上表:“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满足)兆庶之心,”高宗见表大喜。从此,李义府投靠武氏,甘作心腹,以后步步高升,官至中书侍郎和中书令。

同年九月,高宗召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入殿说:“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褚遂良等仍然坚持己见,表示坚决反对,高宗很不高兴。宿将李勣(徐懋功)则奏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王皇后被废不久,亦被活活害死。

武昭仪当上皇后,曾假惺惺地上表称:“陛下前以妾为宸妃,韩瑗、来济面折廷争,此既事之极难,岂非深情为国,乞加褒赏。”高宗将表交韩、来二人观看,来济等深知武后权谋厉害,内心忧惧,屡请辞职去位,高宗却不准许。

显庆元年(),侍中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并对高宗说:“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显庆二年()三月,在韩瑗、来济多次提议下,高宗同意以潭州都督禇遂良为桂州(治所今广西桂林)都督。同年秋,许敬宗、李义府秉承武皇后旨意,向高宗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欲以为外援。”八月,高宗下令将韩瑗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贬为台州(治所今浙江临海)刺史,又贬褚遂良为爱州(治所今越南清化)刺史。遂良至爱州后忧愤交加,第二年即死于任所。

来济贬为台州刺史后,继又贬至庭州(治所今新疆乌鲁木齐)。来济在出玉门关时,触景生情,曾作五言绝句一首:“敛辔遵龙汉,衔悽渡玉关。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抒发他被贬伤感、报国求生的情怀。

高宗龙朔二年(),即来济到庭州两年后,突厥犯边,身为刺史的来济以待罪之身率兵抗御。由于敌人来势凶猛,形势十分危急,来济对其部众说:“吾尝绊刑网,蒙赦性命。今日大敌当前,当以身塞责,特报国恩!”他来不及披戴盔甲就跨马上阵,与敌军展开英勇决战,终因势单力薄,陷阵而亡,时年53岁。

来济战殁的消息传到京师长安,高宗下诏追赠他为楚州刺史,并拨给灵车将其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其长子来敬业后官至润州刺史;次子来庆远,官中书舍人。

来济曾著有文集三十卷,今已不传,唯《全唐诗》收录其《出玉关》绝句一首。另《扬州历代诗词》收录其咏琼花诗一首,这也可算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标格异凡卉,蕴结由天根。昆山采琼液,久与炼精魂。或时吐芳华,烨然如玉温。后土为培植,香风自长存。”(原创作者:朱毓麒朱华锦)(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初宰相来济扬州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