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运昌盛邱家巷,非凡传奇俩兄弟扬州江都
TUhjnbcbe - 2025/4/19 17:35:00

古镇邵伯巷子多,从南到北,大大小小竟达七十条之多。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莫过于邱家巷。

邱家巷又名双旗杆,位于邵伯中大街东侧。清康熙年间,巷西出了一名武进士,姓仇名之苞,官居五品,门立双旗杆。至今,旗杆石尤在。

与双旗杆遥遥相望的小巷深处,有一户书香门第。光绪年间,这户书香人家的邱正襄、邱正夔兄弟二人双双中举。一条小巷,出了一名武进士、两名文举人,一时传为美谈。

邵伯文运昌盛,与邱家巷有一段奇缘。

董恂《甘棠小志》载,清道光年间,邵伯条石街南端新建文昌楼。文昌楼又名青云楼,内祀文昌帝君,掌一方文运、人间福禄。

楼成,久未立碑,于是众口一词,公推邱家巷内有“邵伯才子”之称的邱育卿书写碑文。

邱育卿,字广生,咸丰贡生,乃邱正襄、邱正夔之父。邱育卿自幼聪慧,才华出众,出口成章,妙语联珠,未及弱冠,文名远播,有“十岁神童、二十岁才子”之誉。

邱育卿平生嗜酒,常自比陶李,行文必饮,每饮必醉。当晚,他伏案挥毫,左手提壶,右手执笔,酒酣笔畅,一挥而就,书毕,不觉已酩酊大醉。次日,一幅文清辞丽、意幽情笃的《新建文昌楼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通篇笔力遒劲,令观者无不称妙。

吴棠像

这篇奇文启迪了无数邵伯学子,也印证了弹丸之地的邵伯人才辈出,文脉绵长。不久,邱育卿走出邱家巷,于咸丰辛酉年()拔贡,选入京师国子监,成了天子门生。所谓拔贡,即每十二年从府县芸芸众生中筛选一二人,可谓凤毛麟角。不久,邱育卿为漕运总督吴棠赏识,收为智囊。从此,邱育卿平步青云,官至直隶州知府衔,从四品。

他的两个举人儿子也各有一段非凡的传奇。次子邱正夔在东北做法官,清朝末年,曾不惜身家性命,冒着杀头的风险,护送辛亥烈士熊成基的灵柩回故乡扬州安葬。

熊成基像

长子邱正襄,字赞思,善词赋,工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据老人回忆,邵伯著名的“大马头”三字,就出自邱正襄之手。

邱正襄曾任上海县学教谕。他独具慧眼,亲点黄炎培为解元。这个黄炎培,就是后来在延安窑洞里和毛泽东大谈周期律的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成名后,终生不忘老师邱正襄的知遇之恩,数十年间,书信问候,从未间断,谱写了一曲佳话。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如今,邱家巷已为历史的尘埃淹没,但它的传奇,仍留在邵伯人的记忆深处。(黄德钧)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运昌盛邱家巷,非凡传奇俩兄弟扬州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