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汉武帝的身世,和藏荼有血缘关系,因金屋藏
TUhjnbcbe - 2025/4/9 23:43:00
封王胶东

汉景帝前元元年(前年)七月初七,天刚破晓,西汉皇宫内猗兰殿内灯火通明,大家都忙忙碌碌,满怀期待地等候小皇子的降生。

这位即将诞生的小皇子,据说他的母亲王美人在怀孕时曾“梦日入怀”。

她将这一情景告诉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刘启闻言大喜,说:“这是生贵子的吉兆!”不久,汉文帝刘恒病重不治,在未央宫撒手人寰。8天后,刘启即皇帝位,是为汉景帝。

汉景帝对这位皇子的降生早已充满期待。《汉武帝内传》记载了这段故事:

有一天,景帝梦见一头红毛猪,摇头摆尾地自九霄飞下,直扑汉宫崇芳阁。

高祖刘邦飘然而来,对他说道:“王夫人生子,应起名叫彘。”景帝从梦中惊醒,急忙起来到实地察看,见崇芳阁外果然有赤雾盘旋,如飞龙在天,整个汉家宫殿上方丹霞蓊蔚而起。

景帝很想知道这个梦的征兆,便召来卜者姚翁为自己解梦。

姚翁说此乃大吉之兆,说明此阁中将产生一位明君,当为汉家盛世之主。景帝欣喜之余,将崇芳阁改名猗兰殿,并让当时已足月待产的王美人移居猗兰殿以应天意。

待王美人生产,听到一声婴儿的啼哭后,汉景帝急匆匆地奔到房中,看着可爱的男婴,给他取名为“彘”,以应“赤彘”之征。这个刘彘便是后来的汉武帝。

刘彘自小机敏聪慧。据《太平广记·汉武帝》记载,刘彘3岁时,汉景帝将他抱到膝上问:“皇儿,让你做天子,你愿意吗?”

刘彘回答说:“这个由上天决定,不由儿子我决定,但愿每天可以在宫内,在陛下面前玩耍嬉戏,也不敢贪图享乐,没有尽到自己做儿子的本分。”刘彘在小小三岁的年纪,竟然说出如此成熟的话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还有一次,景帝见刘彘正在读书,便问他读的是什么书。刘彘马上背诵伏羲以来“群圣所录”的各种书籍“数万言”,没有遗落一个字。不过,虽然天资聪颖,但刘彘的天子之路并不平坦。

立太子、继皇位是各种因素与机缘综合作用的结果,刘彘虽有“梦日人怀”的贵征,但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加上他的生母没有显赫的家世,在景帝众多妃嫔中并不起眼,因此,他竞争储君之位毫无优势可言。

汉景帝的薄皇后是靠景帝的祖母薄太后而位居正宫的。景帝不喜欢祖母的这个娘家女,加上薄皇后无嗣,所以她的皇后之位也不稳固,只是靠薄太后勉强维系。

汉景帝前元二年(前年),薄太后驾鹤西去,薄皇后失去了依靠,4年后,她被废黜皇后之位,退居别宫。

汉景帝后宫佳丽无数,虽然薄皇后没有给景帝生下嫡子,但众妃嫔却为景帝生了14个庶子。

据《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孝景皇帝有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栗姬生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程姬生鲁恭王刘馀、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刘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宪王刘舜。

按照中国传统立子以嫡不以长、以长不以贤的继承法,排名第十,又是庶出之子的刘彘想当皇帝,根本就是奢望。

在景帝的14个儿子中,栗姬所生的刘荣是长子,加上当时栗姬正受宠幸,因此景帝在前元四年(前年),册立刘荣为太子,同年,刘彘被封为胶东王。

金屋藏娇

刘彘能够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是宫中3个女人——栗姬、馆陶长公主刘嫖、武帝生母王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助了他一臂之力。

刘彻的生母王美人颇有传奇色彩。她姓王名娡,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人。王娡的父亲名王仲,是一介寒门布衣,但是她的母亲臧儿却是汉初名门、燕王臧荼之后。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燕国的旧将臧荼也揭竿而起,加入起义军,反抗暴秦统治,在燕王韩广的手下效命。在巨鹿之战中,他作战勇猛,不像其他诸侯作壁上观,他亲自率军参加对章邯秦军的战斗,获胜后,跟随项羽进入关中,项羽十分敬佩赏识他。

在项羽火烧咸阳宫,斩杀秦王子婴后,秦朝算是灭亡了,于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臧荼因作战勇猛,战功卓越,被项羽封为燕王。

但在楚汉之争中,他也是墙头草,左右摇摆,首先他先是拥兵自保,坐山观虎斗,然后形势一变,立马投降刘邦。后因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臧茶惊恐不安,于是,又不得不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臧茶兵败被杀,从此家道中落,他的孙女臧儿只能嫁给平民百姓。

臧儿嫁给王仲后,生了一子二女,儿子名王信,长女便是王娡,次女王儿姁。

后来王仲病亡,臧儿改嫁到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田氏家中,为田家生了田蚡、田胜两个儿子。于是田蚡和王娡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后来在汉武帝时代,田蚡的官位达到丞相位置,

王娡长大后,嫁给了长陵人金王孙,生有一女名金俗。

王娡和妹妹王儿姁天生丽质,如出水芙蓉。臧儿觉得让如此漂亮的女儿老死民间实在可惜,便去求人给两个女儿算卦。当时占卜十分流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皆笃而信之,臧儿也不例外。

算卦先生告诉她“两女当贵”,臧儿喜不自胜。但她仔细一想,小女儿王儿姁尚未许配人家,长女王娡也嫁给了一个普通百姓,而且已为人母,又有什么富贵可言呢?

她仔细思量,觉得只有让王娡离开金王孙,另觅新夫,才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臧儿不愧是将门虎女,说做就做,她马上去找金王孙谈判,金王孙当然不同意,臧儿便硬生生地将王娡从金王孙那里夺了回来,然后打扮一番,托人将王娡送进了当时还是汉文帝太子刘启的宫中,以此断绝了金氏的纠缠。

王娡进入东宫后,凭着聪慧的头脑和得体的举止,很快博得了刘启的宠爱,并为他生了三女一男,即长女平阳公主、次女南宫公主、三女隆虑公主和后来的汉武帝。

王娡又向太子刘启夸赞胞妹王儿姁的美貌,刘启听后十分心动,不久,王儿姁也入了东宫,得到刘启的宠幸,生了四个儿子。

王娡娘家的背景对于刘彘能否被立为太子并无助益。但是王娡不仅工于心计、机敏圆滑,还善于见风使舵、顺水行船。

为了帮助刘彘争取太子之位,她与馆陶长公主刘嫖拉上了关系。

刘嫖是汉文帝与窦皇后的女儿、汉景帝刘启的同胞姐姐。

作为窦太后的独生女儿,刘嫖备受宠爱,所以窦太后在十几年以后留下遗诏,将太后寝宫长乐宫的金银珠宝都赐给她。

并且馆陶长公主与景帝关系密切,景帝对她颇为看重,常常言听计从。在馆陶长公主的穿针引线下,许多美女都得以进入后宫,受到景帝的垂爱。

馆陶长公主可谓权倾一时,内自六宫粉黛,外至文武大臣,纷纷巴结不迭。

汉朝规定娶公主为妻者必须是列侯,叫“尚主”。

汉初功臣陈婴之孙陈午,爵封堂邑侯,由于是开国功臣之后,算是名门望族,汉文帝和窦皇后对他也是十分的满意,便下旨,把馆陶长公主许配给了他。馆陶长公主下嫁陈家,生有一女,名阿娇。

出于政治心机,馆陶长公主一心想让阿娇长大后当皇后。她见刘荣被立为皇太子,而栗姬又深得景帝宠爱,于是便想把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为妃,等将来刘荣登基当了皇帝,阿娇便可成为皇后,母仪天下。

然而,这只是刘嫖的一厢情愿,栗姬心中一直对馆陶长公主将一个一个的美人“引荐”给景帝之事愤愤不平,现在见馆陶长公主来提亲,便摆出一副皇太子生母的架子,断然拒绝。

馆陶长公主碰了一鼻子灰,心里非常恼火。她是当朝天子的姐姐、窦太后的心爱之女,而且“长公主”这一名位极为尊贵,仪服与诸侯王一样,没想到栗姬竟然如此不识抬举。

馆陶长公主岂会就此罢休,她打算从诸王中再物色一个好女婿。她仔细衡量了一番景帝的其他13个儿子,最后看中了刘彘。

她向王美人提亲,王美人满心欢喜,但嘴上仍谦逊地说:“这恐怕不好吧,彘儿只是胶东王,将来做不了皇帝。阿娇可是命定要做皇后的,嫁给彘儿岂不是委屈了?”

王美人的几句话顿时激起了馆陶长公主内心的愤恨,她气呼呼地说:“不是太子又怎样?太子又不是皇帝,现在是太子,将来未必能做皇帝,古今废立太子的事还少吗?我觉得呆头呆脑的荣儿就没个太子的样儿。儿额宽颈长,眉突口阔,声音洪亮,是大器之相。彘儿才像皇太子呢!”

王美人听了,高兴地答应了这门婚事,但是汉景帝却不太满意,因为阿娇比彘儿大了几岁。馆陶长公主一心想促成此事,于是又心生一计。

有一天,王美人当着景帝的面将刘抱到膝上问道:“彘儿想娶个媳妇吗?”刘彘答:“想!”

馆陶长公主左右常有侍女百余,她笑着将这些侍女一一指给刘彘,让他挑选,没想到刘彘都说不喜欢。馆陶长公主心中十分高兴,觉得这个小皇子很有品位,越发喜欢他了。多个侍女他都不要,只剩下自己的女儿阿娇了。馆陶长公主指着阿娇问刘彘:“阿娇怎么样?”

刘彘点点头,笑着说:“好!”接着,他像小大人似的说:“如果娶阿娇做媳妇,我一定要造一座金屋,让阿娇住在里面!”

馆陶长公主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这便是“金屋藏娇”的典故。

刘彘由此深得姑母长公主的喜爱。在馆陶长公主的请求下,汉景帝最终同意了阿娇和刘彘的婚事。

王美人和刘嫖两个女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一手包办了儿女的婚姻,这次联姻为刘彘日后飞黄腾达、登上帝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荣被废

刘彘和阿娇的婚事定下来后,长公主很自然地与王美人结成了统一战线,她们为了共同的利益,一起向栗姬发起了进攻。

汉景帝前元六年(前年),薄皇后因久不生育而被废。

皇后之位空悬,按说栗姬是最有希望成为第二任皇后的,因为她当时正得宠,而且她的儿子刘荣已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这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景帝本人也有立她为后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栗姬自以为皇后之位非自己莫属,更是得意非常,然而她高兴得太早了。

馆陶长公主发誓要报拒婚之仇,更重要的是,她一心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当皇后。

所以,她经常向景帝称赞刘彘,诋毁栗姬,说她挟邪媚道,如果她做了皇后,悲惨的“人”事件极有可能重现。

馆陶长公主所说的“人彘”事件,是指高后吕雉虐杀戚夫人之事。当时高祖刘邦喜欢戚夫人和她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雉一直怀恨在心。

等到刘邦一死,吕雉大权在握,便毒杀赵王如意,又命人把戚夫人的四肢砍断,挖去她的双眼,刺聋双耳,灌下哑药,包上草席,扔在粪池里,戚夫人最后凄惨地死去。这一刑罚极其残酷,一直是后宫的禁忌。

汉景帝并非轻信谗言的君主,馆陶长公主与栗姬的恩怨他也有所耳闻,所以对馆陶长公主的话只是听听而已。仅凭馆陶长公主一人之言,显然无法扳倒栗姬。

但另一方面,由于后位空缺,后宫的妃嫔们都虎视眈眈,希望自己有机会做皇后,所以最有希望的栗姬就成了众矢之的。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认为有一线希望的嫔妃绞尽脑汁,寻找一切机会去诋毁、诽谤栗姬。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景帝听得多了,自然也有些信了。

即便如此,粟姬仍然是皇后之位的有力人选,不过事情很快又有了变化。

有一次,汉景帝患病,栗姬在一旁伺候。

景帝心里有些感伤,跟栗姬说起各位皇子:“我死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他们。”言下之意显然要立她为后。

但栗姬一向胸襟狭窄,而且正恼恨到处败坏她名声的众嫔妃,冲动之下出言不逊,惹得景帝大为不快,他联想到馆陶长公主和众妃嫔所说的话,觉得栗姬的确不配母仪天下。

从此,栗姬失去景帝的宠幸,错过了当皇后的最好机会。

与此同时,馆陶长公主不仅在景帝面前经常称赞皇子刘彘,而且经常称赞王美人温婉大方、识大体,景帝听得多了,加上有小肚鸡肠的栗姬做反衬,王美人的形象就愈发美好起来,景帝开始有了立王美人为后的想法。

可是,立皇后还牵涉储君的问题,储君岂能轻易改动,而且窦太后的内侄、太子太傅窦婴极力反对易储,所以立谁为后的问题便搁置下来了。

然而,王美人不甘心就此罢手,她看到栗姬失宠,非常兴奋,便想再添一把火,给栗姬以致命一击。

她知道如果自己出面说栗姬的坏话,很可能招致景帝的不满,怀疑她落井下石,只有借助他人之手才有效。王美人思来想去,决定采取离间计。

她暗中指使人去挑唆大行向景帝建议册立栗姬为皇后。

大行对于皇宫里的恩怨并不清楚,他只知道皇后之位不可长久空缺,于是向景帝建议说:“‘母以子贵,子以母显。’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正对栗姬失望透顶,大行这一奏折戳到了他的痛处,他当场就发了火,怒吼道:“这件事是你应当说的吗?”随后下令将大行拉出去砍头。这位大行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奔上了黄泉路。这件事也使景帝最终下定了决心。

前元七年(前年),他下诏废刘荣太子位,改封临江王,并把栗姬贬人冷宫。太子太傅窦婴、太尉周亚夫苦苦上谏,景帝仍丝毫不为所动。

栗姬的皇后梦至此彻底破灭。她把眼看到手的富贵丢了不说,还连累了儿子,为此她又悔又恨,终于恚恨而死。

另一边,刘荣被废后过得也十分郁闷,不过他一向宅心仁厚,在临江的都城江陵很是爱护百姓,受到了百姓的拥戴。

只是刘荣自小住在长安城内,到了临江这个小地方自然有些住不惯,于是就想扩建一下宫室,但宫外根本没有多余的空地,只有汉文帝的太庙近在咫尺,最后他占用了太庙空地边上的一面墙。

结果,宫殿还没建成,就被人上京告发了。汉景帝听了勃然大怒,把这个案子交给郅都去审问。

郅都是有名的酷吏,景帝初年担任中郎将一职,因勇于进言规劝而得到重用。他为人十分严厉,秉公办事,从不徇私情,就连他的亲属也不敢当面求他办事,只好写信给他。郅都见有亲友写书信托他办事,于是再也不拆阅私人给他的信件。

郅都做事廉洁公正,任何馈赠、人情慰问等,他从不接受,更不用说请托谒见。

郅都被任命为中尉后,执法更加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他对皇亲国戚、文武大臣,都一视同仁。

权贵们见了郅都都只敢斜着眼睛扫一扫他,不敢和他对面正视,唯恐冒犯了他。当时的贵戚、列侯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苍鹰”,可见他冷酷的程度。

刘荣动身前往长安接受审查的时候,江陵的百姓给他送行。没想到在出发前,车轴竟然断裂了,当时的人特别迷信,见此情形便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全都眼含泪花。因为大家都知道到都的手段,担心刘荣有去无回。

果然刘荣一到郅都那儿,马上被投入大牢。刘荣请求狱监借给他一副刀笔,准备写信息求景帝的原谅。

但到都下令不许他这么做。一天,原太子太傅窦婴去看望刘荣,刘荣求他想办法捎副刀笔来,窦婴派人偷送进去。

刘荣预感自己已无生存的希望,他不愿在公堂上受辱,就给景帝写了一封绝命信,在狱中悲切地自杀了。

刘荣死后被谥为“闵”。《谥法》曰:“使民悲伤日闵。”从这句话中多少能看出栗姬母子的悲惨遭遇。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武帝的身世,和藏荼有血缘关系,因金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