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汉武帝面对匈奴压力招揽人才,董仲舒东方
TUhjnbcbe - 2025/4/9 23:4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汉武帝在15岁登基当皇帝以前,匈奴的威胁还是很大的!汉武帝的先祖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年,亲率大军在今山西大同市的白登,迎战著名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领的骑兵部队,惨败被围,几乎断粮伤命!后来侥幸逃脱,被迫采用和亲政策送财宝送美女媾和拖延,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期间,匈奴还派使者来言语调戏吕后,试探汉朝换了皇帝后,是否还顺服匈奴……冒顿单于勇猛,威胁刘邦和吕后统治时期等到吕后死后,大臣们迎立了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刘恒继承皇帝位,在位期间,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还曾亲率14万骑兵大军,进攻到了汉朝都城长安附近!随后被击退。等到冒顿单于的儿子死了,冒顿单于的孙子君臣单于继位后4年,汉文帝刘恒就去世了!儿子汉景帝刘启(汉武帝父亲)继位,由于汉景帝时期有“七国之乱”的内战事件,君臣单于也发动了小股军事力量骚扰进攻,来配合“七国之乱”的叛军们,但是汉朝有李广等一批名将抵挡着,而且看到了汉景帝朝廷迅速扫平“七国之乱”,于是,同意了汉朝的继续和亲政策,两国关系就这样危险地维持着……冒顿单于的儿孙还能威胁到西汉都城长安汉景帝刘启在位仅16年就病死了,15岁的汉武帝继皇帝帝位!他年轻气盛上台就想推行新政,但是遭到了祖母太皇太后——窦氏的反对!原来,窦太后(民间称谓,下文同)信仰道家黄帝老子的学说,但是,汉武帝想推行的新法是带有儒家性质的,汉武帝只能暂时作罢,将重点放在了学习和锻炼方面去了……窦太后以道家思想教育年幼的汉武帝6年后,窦太后病逝,汉武帝21岁长大成人了,掌握了朝廷大权,开始推行了著名的推恩令,将诸侯王们的封地分封给儿子们,使得诸侯王的势力自动被缩小了,又设立了大量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同时在思想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来,中国的大一统格局就开始形成了。董仲舒在汉朝有些什么阅历呢?原来董仲舒比汉武帝大23岁,从小就在民间学问很好,到了三十多岁后,开始讲课授学名气很大,在汉景帝时期就当上了博士。等到窦太后死后汉武帝掌权时,下令选拔人才和收集建议时,董仲舒就在其中!董仲舒的策论深深地吸引了汉武帝的兴趣……汉武帝推崇了董仲舒儒道结合新思想体系原来,董仲舒的主张是以儒家为基础,吸取了其它学派的优点,适合于当时社会需要的新思想体系!概括起来有这些: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说的是:人与自然宇宙(天)是对应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脚底反射区对应脏腑、耳朵反射区对应脏腑之类的,好像是道家的思想,在当时提出这种观点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为前朝支持窦太后的一帮大臣们,肯定能接受这种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的!争取到了道家人士们的大力支持。大一统,是指君权神授,皇帝和朝廷是天地的正统、正中央,所以有统一管理天下万邦的职责,这就是大一统。这在当时为了防止诸侯国生乱,向中央朝廷和皇帝集权,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今人认为这样高度集权之后,导致分裂势力的工作不好开展,压抑了民间和地方的自由和发展动力,所以在网上批评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集体利益更重要,大一统可以办成很多大事,比分裂状态的低效率、糟糕的社会治安好很多……此时有了天下大一统的思想三纲五常,是指君、父、夫三纲,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社会伦理秩序的哲学方法,“君”是指朝廷官僚体系要成为社会管理中的领袖;“父”是指在大家庭中以最年长的父亲作为领袖;“夫”是指在夫妻关系中以丈夫作为领袖,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实际上是建议人们,学习和追求的道德标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只专注于儒家这一支,其它的学问暂时放到一边去,理由是专心致志才能办好大事情!,贪多嚼不烂……汉武帝策试完董仲舒后,就把董仲舒派到了诸侯国江都易王刘非(汉武帝的哥哥)那里当国相,此时距离汉武帝在马邑埋伏32万大军,想一举歼灭匈奴主力还早了2年。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4年后,汉武帝在匈奴的一再骚扰和军事挑衅下,发动了著名的漠南战争全面还击匈奴!刚好就在这一年,董仲舒被主父偃告发他文章中妄议汉武帝,气得汉武帝将他革职为民了……,难道董仲舒也未必同意汉武帝反击匈奴?10年后,汉武帝听从公孙弘的建议,又将董仲舒派到了胶西王刘端(汉武帝的另一哥哥)那里当国相,同一年,汉武帝命令霍去病,发动了著名的河西之战!准备彻底截断匈奴的给养通道!董仲舒当了四年国相后赶紧称病辞官,告老还乡了,直到后来65岁时病死。对比董仲舒仕途的沉闷,东方朔的任用可就有趣很多了,他比汉武帝大4岁,言语幽默地上书自荐,被汉武帝封为“公车令”的小官,由于他聪明机智、察言观色、诙谐幽默等等特点,不久被汉武帝赏识,提拔为常侍郎(长期伴随在皇帝左右的辅助、文秘一类的官员),也就有机会接触到汉武帝了……东方朔的道家思维也被汉武帝喜爱汉武帝登基2年后,有一次外出狩猎,看中了“上林苑”这块地方,想要修建成游玩的园林,当时刚好东方朔也在场,他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劝说汉武帝要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不要劳民伤财,不要一不小心滑落成了纣王、秦始皇那样大兴土木,导致天下大乱的大反派!汉武帝赞赏了他,升职他为:太中大夫(相当于谏议大夫一类的监察大官)和给事中(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议政顾问一类的重要文官)。东方朔跟汉武帝亲密到何种程度呢?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东方朔喝多了酒,就在皇宫大殿内小便!被别的官员知道了,告到汉武帝那里,气得汉武帝将他贬为平民百姓!但是没有杀他。让他去宦者署(相当于太监们的办公场所)等候办理手续,恰逢此时汉武帝的外甥杀了人,按照法律要问斩!可是,汉武帝的姐姐临死之前,先见性地要求汉武帝答应:支付黄金千斤、钱一千万,买汉武帝的外甥一条命!汉武帝为了安慰将要死去的姐姐,只好答应了。现在,汉武帝的外甥真的杀了人,按照法律要处死!汉武帝左右为难,最后还是下令处死了自己的嫡亲外甥!东方朔却举杯向汉武帝做敬酒举动……东方朔实际上成为了汉武帝的终身朋友事后,汉武帝召见了东方朔,问他为什么要敬他酒?东方朔给他讲解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指出悲伤情绪对身体养生的巨大危害性,同时也是恭喜汉武帝有刚正不阿、大义灭亲的可贵品德,汉武帝听后转忧为喜,又给了他中郎之职,留在身边为他解忧和参谋,相当于皇帝的近侍官,但是实权比以前小了很多,一直到早于汉武帝6年去世。看来,汉武帝当时推崇的大学者董仲舒,是儒家的,喜爱的大学者东方朔,是道家的。参考书目:《汉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武帝面对匈奴压力招揽人才,董仲舒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