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唐太宗以史为鉴的指导思想下,从而就有了魏征等人主编的《隋书》。
隋书说起隋朝,尽管它二世而亡,却是历史上抹不去的笔墨。说起隋朝,太多太多的人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杨广,他的庙号隋世祖少有人知,他的谥号称为隋炀帝。
看一个人,我们尚要看他的为人处世。看一位历史上的帝王,我们岂能光看他的“盖棺定论”。就好比历史是一个任人欺负的“小姑凉”。或为尊者隐,或为尊者讳,前朝的史书由后朝者修,《隋书》亦如此。
说回隋炀帝,他的身份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嫡次子,弘农华阴人,也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年-年,公元年登基,在位14年,年号:大业)。
公元年被立为晋王的杨广率军灭陈,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年正式即位。
通过史料的记载我们看到的是,他即位期间修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三征高丽和滥用民力,以及因其穷奢极欲而导致大规模起义。
一位帝王的生平简介如上所述,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荒淫”的“无道昏君”和亡国之君。
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弑父、杀兄、淫·母(杨坚在独孤皇后死后宠信的陈夫人)。
据《隋书》记载,大业七年,隋炀帝为征高丽,发全国之兵、民数百万。时人皆称:“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天灾、徭役兵役的繁重,终于,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因由种种,种种因由,喜欢引镜自照的隋炀帝,预感末日将到,晚年的他对萧皇后和臣下说:“好头颅,谁当斫之。”或许是命运的使然,不久之后果然一语成谶。
历史的迷雾让人只能雾里看花,也许真实的杨广并不为诸位所了解。
史书上称杨广是:“美姿仪,少聪慧,好学善属文。”全唐诗收录他的作品40余首,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也由他而起。《饮马长城窟行》中杨广写道:“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对比清朝那位“十全老人”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是皇帝,乾隆帝诗词数万,唯有一首为人所知,没有对比何来伤害?杨广的文采却由此可见一斑。
开皇八年冬,刚满20岁的杨广领军灭陈,虽然真正指挥大军的是高颖,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是韩擒虎等名将。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帝王之子乎。古代军旅生活的艰苦也不是现代人能想象的,若是作为全军统帅的杨广有不当之处,他又哪来的平陈统一之功了?
大业四年,杨广率军灭吐谷浑,凿穿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开疆扩土数千里,将打下来的地盘分设四郡,纳入隋廷之治,难道当不得一个“雄才大略”吗?
无情最是帝王家,杨广身为嫡次子,于皇位天生无缘,那么他想要坐上至尊之位就只能去夺。翻开古代的帝王史,“稍逊风骚”的唐太宗有“玄武门之变”,宋太祖有“黄袍加身”。其他诸如“烛影斧声”、“九子夺嫡”等等,哪一个又做的光彩?哪一个又来得正大?
尽管他登上帝位的手段并不光彩,整个过程充满了阴谋与不道德,但是帝王的家事有影响到国体和民生了吗?而杨勇又真能比杨广做的好吗?
想要有所作为唯有努力向上而已!就是不知每一位夺位的帝王心里是否有着愧疚。
杨广是好色,《隋书》上也确实记载了杨广在江都时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但这是他兵败高丽,国内烽烟四起后才有的“荒淫”,不是他本意如此,而是他无力回天的消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也别忘了,他的皇后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皇后,两人伉俪情深。他的生母是独孤伽罗,同样是一位传奇人物,而在两位伟大的女性的教导和陪伴下,早期的炀帝不太可能如此。
杨广一生只有四子两女,而明朝的封王们因为贪色纵欲,不断刷新了皇室的人口出生率。因好色而误国的皇帝史书上有,子女数量超过六人的皇帝更是多得去了,难道杨广是没有那个能力吗?还是生不起?养不起?
影视剧里的杨广喊出了:“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岂无不可”的混账话,但正史上没有记载,这句话只多见于野史和民间传说啊(野史只能当参考啊!)。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官吏选拔之法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世家、豪门子弟充任朝野,下品寒门上升无望,“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之说让门阀成了帝国施政的障碍。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顾得是家族的利益,王朝的兴衰与他们无关,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换个皇帝罢了。
隋炀帝为了打压世家豪门,不仅迁都洛阳加强在关中的统治,还创建了“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打压、分化、抬举等这一套施政手段难道说不高明吗?
“科举制度”也给后朝立下了标杆,换言之,他开辟了前人没走过的路,前人没做到的他做到了,后来者吃的是他的剩饭。
很难以想象大运河这种浩大的工程使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何况是生产力低下和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历史学家认为开通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有促进作用。
我们只知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我们只知道它功在千秋,罪在当下。
我们却不知炀帝那是何等的战略眼光,多年的经营使得江南富足并成为产粮基地,北方却因为各种原因环境恶化粮食产量下降,抛开其他的因素,通过运河让江南的粮食运到北方便值得称道,更何况运河沟通了南北。
公元年,这位颇有文治武功却又暴戾无道令人发指的皇帝,死在了江都,死在了宇文化及的叛乱下。面对着宇文化及和叛军,炀帝只道:“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并索要鸩酒,急切间众人不可得,炀帝于是解下自己的练巾交给了令狐行达,遂被其绞杀。
一位饱受争议和诟病的帝王就此落幕,但我想杨广还是一个少年时就一定怀着一个大隋梦,他的所作所为的初心只是想让这个梦实现而已,但是他太急了,战略上前无古人,战术上却一败涂地。失败的雪球越滚越大,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朝堂和民间积累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偏偏他因为性格上的缺点乱杀贤臣却又重用奸邪和“食人”的酷吏。
所以本该大有所为的千古一帝,在身死之后,得国的李渊追谥他为: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