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代水利专家唐侍陛扬州江都
TUhjnbcbe - 2025/3/11 1:08:00
唐侍陛(-),字赞宸,清水利专家,清时江都人。乾隆中,唐侍陛以萌生授河北南河盱通判,历任宿虹、铜沛、襄河、外河周知。因为在治理水患上业绩显著,擢湖北郧阳知府。后因母忧回里。乾隆四十七年(),唐侍陛丁忧期满就职。时适逢河南会河青龙岗决堤,经民伕抢修后不久,新堤又被冲垮,朝廷派大学士阿桂前往督治。阿桂得知唐侍陛在治河上很有经验,便将唐疏调赴工。由于青龙岗堤防屡筑屡圮,阿桂与总河打算就在决堤的缺口处让会河改道。在征求唐侍陛的意见时,他说:“今会河下注,非土埽所能挡。欲逆挽归正道,难矣。但于会河上游百里外开引河,则不与急流争,其全势易掣。以逸待劳,此乃上策。”于是,议定开兰阳引河至商丘仍归正河,并由唐侍陛负责实施。工成后,乾隆帝亲自下诏嘉奖,擢升唐侍陛为开归道。新引河河堤刚刚筑成,并不十分坚固,一遇洪水,决堤的风险还是很大。唐侍陛在视察了上游全程的地势后,又在仪封十六堡增开引河,毛家寨增筑月堤,睢汛七堡建挑水坝,当次年夏汛到来时,水势果然一分为二:一由新引河,一由仪封旧城之南达增开的引河,顺流而下,十分通畅,再也没有决堤的情况发生。乾隆五十三年(),唐侍陛署彰、卫、怀道。他沿黄河察看以后,预感汛期来时,河势将会有变,便提请总河于铜瓦厢大堤后再筑一道撑堤,以防患于未然。总河兰锡第却认为:现在一切平安无事,如果平白无故地实施这么大的河堤工程,完全没有必要。后经唐侍陛一再分析与反复申说,总河才勉强同意。第二年夏,当汛期来时,铜瓦厢大堤果然内塌,岌岌可危。新任总河李奉翰刚刚到任,在视察了灾情后,向唐征求处置的办法。唐侍陛回复道:“待其塌多,必大决。今当于堤之下口新筑撑堤内掘开数丈,使水回溜而入,入必淤,淤则大堤、撑堤合而为一。其时河直注之力已杀,堤乃可保。”总河听从唐侍陛的意见,果然堤合险平。总河不得不佩服唐侍陛出奇制胜的办法,更不得不佩服唐侍陛年前预筑撑堤的建议。(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唐侍陛之所以能想到预筑撑堤、放淤平险之法,是他以往治水实践的经验积累。此前,他在宿虹任职时,夏家马路黄运交逼,里河淤浅,就曾效黄河清水龙法,疏其淤而堤安;在徐州城外增筑石工,城乃无患;卫河水弱,漕舟不利,他亦曾掘池引泌挟济以助卫,其应变弭患的能力非他人所能比肩。唐侍陛谈到治河之道时,曾经说过:“河行挟河,治法宜激之使怒,而直以畅其势,曲以杀其威。无废工而不可偪,无争土而不可让,守此岸则虑彼岸,活上游则虑下游。”世以为名言。唐侍陛以分守彰、卫、怀时,为了督查防汛工作,去查阅三府地方志,发现旧志上关于黄河变迁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无法用来考证。而怀庆府志距上次修撰近百年,也起不了考证作用。他向河南巡抚毕沅汇报请示,要求重新修撰。毕沅为学问大家,曾编纂过《续资治通鉴》,他非常欣赏唐侍陛的这一建议,并愿意出任重修鉴定官。唐侍陛于乾隆五十四年()具体负责八县的怀庆府志的编修,最终编成14门类、多页、69万多字的《怀庆府志》16册,30卷。该志后来被梁启超赞为“纲目清晰,内容宏富,体例齐备”,是全国地方志中不可多见的善本。(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唐侍陛补山东河道,调兖沂曹济道,后以病乞归。世人评价唐侍陛:“历官皆有声,尤以治河著。有功于河淮者为多。观其所设施,益于国,泽于民,虽古循吏,不是过也。”朱毓麒(海流)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水利专家唐侍陛扬州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