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雷以鍼仙女庙创设厘金扬州江都
TUhjnbcbe - 2025/3/8 20:11:00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厘金,又称“厘捐”,“厘金税”,是清政府于咸丰三年()为筹措军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税”,后成为清政府的重要税源之一。从晚清到民国初,实行八十年!仙女庙是厘金的创始地。雷以鍼是。

雷以(-)字省之,号鹤皋,湖北咸宁人。道光三年()进士,历任刑部侍郎,太常侍读学士。

咸丰三年()三月,太平军定都天京(南京),清政府即在天京城东孝陵卫建立了江南大营。为了力阻其北上,又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驻节仙女镇之大圣寺。雷以鍼为邦办军务兼保东路里下河各州县门户。但天京久攻不下,江北大营所调之兵又不足,不得不就近募勇三四千人。可河南布政使粮台拨付的军饷却迟迟不见分文。清军“度支万分窘迫,军饷无款可筹”,雷以缄“焦虑仰屋,莫展半筹”。于是,只得设局劝捐。

劝捐之法,古即有之。但雷以鍼不同。他“预请户部颁发照千余张,随捐随给执照”。这对捐资的来说,等于得到了一份经商凭证,有了一个合法的经济地位。因此,一开始们并不反对,雷的开销也得到了解决。

可是,劝捐的办法只能救一时之急,却难以长久维持。这时,他便接受幕僚钱东平的建议,创立了“厘捐”制度。

所谓“厘捐”,按他在上书咸丰帝的《请推广厘捐助饷疏》中所述:“劝谕米行,捐厘助饷,每米一石捐钱五十丈,计一升仅捐半文”。这样,“于民生毫无关碍,而聚之则多”。由于仙女庙等地是里下河地区的百产之地,著名的鱼米之乡,米行商铺较多,“饬委员于附近扬城之仙女庙,邵伯,宜陵,张网沟等镇,自去年()九月至今,只此数镇米行,几捐至二万贯”。

由于初行成功,雷以鍼便于咸丰四年()三月上书咸丰帝,要求推行。

雷以諴在《请推广厘捐助饷疏》中认为:厘金之法“于民生毫无关碍,而聚之则多”,“既不扰民,又不累商”,“商民得安,如同无事”,“臣因此法商民两便,且细水长流,源远不竭,于军需实有禆益”。因“夫富家之捐輸有尽,而商贾之转运无穷。当此帑项拮据之际,若不设法熟筹,必至束手坐困”,因此“是以复将此法推之里下河各州县米行,并各大行铺,一律照捐”,“均视其贾卖所入为断,决不强民之所难”。

然而,在具体执行中却绝非如此。

厘捐实行之初,定为“板厘(又称坐厘),活厘”两种。“坐厘”,是抽坐商的商品交易税,“活厘”,是抽行商的货物通过税,税率原是值百抽一。而实际执行中又有从量抽厘,如烟草每担抽八十文,从价抽厘,如价高商品如药物,海味等,值千抽二十,变相提高“厘金”税率。后来,又变本加厉,将厘捐扩展成“捐亩,捐夫,捐赈米,捐军需,捐艇炮”等,将厘捐变成苛捐。钱江等人甚至还赴里下河地区督捐,“不从者胁以兵”,被“民间目为五虎”,不满一月,得银上万,民众怨声载道。(朱毓麒)

1
查看完整版本: 雷以鍼仙女庙创设厘金扬州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