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TUhjnbcbe - 2025/3/4 18:44:00

一、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

⑴背景:北周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⑵建立: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2、隋朝的统一

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3、隋统一的历史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客观条件:

(1)、长期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2)、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3)、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4)、南朝陈政权腐朽

主观条件:隋朝的强大

开皇之治

杨坚(在位年-年)政治、法律体制改革,赋税与土地制度改革,统一江南等。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2,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是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的强盛王朝,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隋朝的统治

(1)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②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疆域开凿大运河

二、大运河的开凿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年起。

人物:隋炀帝

概况: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地:三个中心:涿郡(北京)、长安(洛阳)、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邯沟、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以做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手中.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2、科举制的萌芽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科举制的确立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4、科举制的诞生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⑴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⑵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⑶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年。

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主要原因)

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隋炀帝残暴统治的表现:

(1)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2)为加强各地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3、反隋起义

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五、秦、隋朝的共同点

1、都由长期分裂割据到大一统。

2、都创立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

3、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

4、都因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总的来说是好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当时为开凿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