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隋末各地叛乱,为何杨广偏安江都而不坐镇洛
TUhjnbcbe - 2025/2/26 19:18:00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大业十二年(),杨广的大隋帝国已是黑云压城,风雨飘摇,四十八岁的杨广已经没有往日的雄姿英发。经过三征高句丽、各地叛乱、杨玄感兵变,特别是大业十一年的雁门被围,杨广身心疲惫,已经打不起精神处理各地的叛乱。

其实,这时的隋朝虽然千疮百孔,但还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各地的农民起义虽然日益扩大,但主体上大都是吃不饱饭的农民,他们啸聚山林,打劫富户客商,只为填饱肚皮,还没有政治上的诉求。比如,王薄、孙安祖、张金称等,翟让也是到李密加入后,他的瓦岗军才带有政治色彩。

杨玄感兵变虽然短时间就聚集了十万之众,但短短两个月就失败了,他战略选择失误是一方面,更主要是朝廷仍有统治能力,军队主力尚在,国家统治的基础还没有动摇。

而真正动摇大隋基础的是大业十三年起兵的李渊、梁师都、刘武周、薛举、李轨、萧铣等一批人,这些人都是隋朝的精英,不是官员就是皇亲国戚,他们起兵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抱着颠覆隋朝统的目的。

如果杨广打起精神,坐镇洛阳指挥平叛,而不下南下江都的话,他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大业十二年正月的大朝会,全国个郡中有20多个郡没能参加,所以叛乱的范围也并不太大,主要在河北、山东与江淮区域。

杨广剧照

这时杨广手下猛将如云,薛世雄、王世充、屈突通、杨义臣、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等;中央军队特别是骁果军的战斗力强悍无比;再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休息;对反贼加以诏安,既往不咎。用战争辅以政策完全可以挽回败局。所以杨广是有机会的,但他没有珍惜!

以杨广的精明他不会看不到这些,那么他为什么执意南下江都呢?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经过一系列失败的打击,杨广心理与身体状态已经不正常。

杨广有着非常自负的性格,大业三年、四年,两次北巡突厥,四十万大军武力炫耀一番,兵不血刃就换得北方少数民族俯首称臣;大业五年,征服吐谷浑,西巡河右,重开丝绸之路,使西域各国顶礼膜拜;林邑、赤土、琉球、倭国等万国来朝,使杨广赶到无比满足。

杨广剧照

但是大业七年一过,幸运之神仿佛离杨广而去。倾尽国力,三征高句丽换来一个尴尬的胜利;北巡突厥遇到雁门之围,杨广险些丧命;杨玄感兵变竟有四十多个贵族参与其中;各地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杨广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特别是雁门之围,突厥人的箭簇竟然射到了他的脚下,吓得杨广抱着幼子杨杲号啕大哭。

杨广心理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使他心灰意冷,无心处理政务。而且这时的杨广已经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一次洛阳宫中一座宫殿发生火灾,杨广看到后惊慌失措,慌忙逃进了西苑的草丛里躲避。

史书记载,说他自大业八年开始,便很难入睡,半夜惊悸,像婴儿一样需要好几个妇人摇抚着才能入睡,这是重度的神经衰弱。

所以此时杨广想到了江南,他觉得只有回到他的大本营江南,才能获得一些心理安慰。

杨广与萧妃剧照

第二、江南是杨广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早在杨广还是晋王之时,他就在江南经营了十年之久。在与太子杨勇争夺储君的过程中,他曾与亲信郭衍做过计划,一旦大事不成,便退居江南,可复梁陈之旧。皇后萧氏是梁国后裔,而且杨广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吴语。所以,在杨广心里,江南才是他的故乡。

杨广杀掉了一切敢于劝谏他南下的大臣,义无反顾到达了江都。然而,到达江都后他并没有规划东山再起的计划,而是更加放荡,挑选美女,兴修宫殿,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从他的诗词《春江花夜月》中就能看出当时的生活:“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关于杨广的各种艳史大都是根据他这一时期的生活编排的。

杨广剧照

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三征高句丽,而对杨广个人来说,他事业的转折点则是第三次下江南,证明杨广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以一种鸵鸟心态在江都过起了声色犬马、与世隔绝的奢靡生活。而他的事业,他的大隋在日渐消沉中已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隋末各地叛乱,为何杨广偏安江都而不坐镇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