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江都袁氏族谱(江都大桥)
据民国13年()袁灼甫纂修《维扬江都袁氏》载:袁氏是大舜后裔,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袁姓源于周朝伯辕的后代。他的孙子涛涂,以祖父名去掉车旁为袁姓。江都大桥袁家湾袁氏始祖为宋袁燮,传至袁平一始迁维扬入籍江都,筑坞于维扬东乡白沙之南袁家湾,日益繁庶,子孙迁徙至大桥镇、河北、瓜渚、海陵、润州等地。
第一世始祖袁燮,世居鄞县,登宋淳熙进士,累官国子祭酒,厉仕至礼部侍郎。气质纯厚,学有本源,道堪传世。每言人心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可与天地相似。第二世袁甫,嘉定进士第,第一学于杨简,简曰学以自得为贵,由是慨然以斯道自任,累官国子祭酒,历任至吏部尚书。第五世袁山,随皇帝征讨陈友谅立功,授巡波将军。第六世始迁祖袁平一,明洪武定鼎之时,躲避兵变之患,隐居邗江东白沙南袁家湾。
同治四年朱荣光撰《沐卿公传》载:道光二十八年间,江潮泛滥,水与屋檐齐,洲中数千家淹没,灾民不断增加,求救哭声四起。袁沐卿心恻然,立即偕同其他人协力捐资,想法设法拯救抚恤灾民。遥远够不到的地方,大家买船同往,挨家挨户查实,分批给与救济,前后两年时间,生存下来的不可数计。这件事情虽然是大家的义举,实则是袁沐卿首先倡议的。
同治四年朱恩熙撰《汉波公传》载:道光壬寅年,夷人纷扰,袁汉波出资招募男丁勇士,保卫家园。道光乙酉年水灾频发,袁汉波分发米粟赈灾,帮助困窘家庭。咸丰癸丑年,粤匪侵犯扬州,袁汉波又首先倡议成立民团,筑城挖壕沟,加固堤防,抵御侵犯之敌。
同治四年伍荣春撰《在廷公传》载:道光壬寅年,夷人纷扰,带水靠近江边,袁在廷捐资招募男丁勇士,竭力督促团练,以资捍卫。戊巳两年,水荒频频发生,袁在廷倡议捐助,赴圩按需给与赈灾,拿出余粮分散给灾民,督促修理加固圩岸。咸丰癸丑年,粤匪侵犯,袁在廷号召大家筑土城,挖战壕,修器械,以备抵御。
取名字派:一士生万方、贤良国有昌、懋续先宗绪、名臣建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