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江都大桥生活着孔子弟子任不齐的后裔
TUhjnbcbe - 2025/2/9 18:33:00

在江都大桥生活着孔子弟子任不齐的后裔

任不齐(前-前),字子选,春秋战国时薛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楚国和齐国曾送国书聘不齐为上卿宰相,都被不齐拒绝了。任不齐是黄帝二十五子之一禺阳的后代。禺阳被封于任国,以国为姓。《左传》和《文子》等文献记载,任国传承伏羲任姓,历朝代表华夏,主持祭祀伏羲和济水之神。禺阳为父系社会任姓始祖。众多文献和《任氏宗谱》记载,任不齐为禺阳第六十四世孙。

任不齐通六艺,工诗、礼,尤精通于乐。孔子死后,他守灵三年后方返回故乡桃乡。在家作诗传,礼纬注,乐经,述孔子言作逸语三篇。著有《任子遗书》十二篇:《三才》、《为学》、《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乐训》、《燕居》、《问答》。

任不齐后裔经历两千多年,人口众多,南北分迁,宦游仕籍不胜枚举。本支为宋南渡后,任氏仕宋,迁居维扬的一支。

任不齐第六十五世任灿,为元朝扬州路总管。

第六十五世任家塾,元末赐虎牌金印,万户护卫,镇南王。当时天下大乱,盗寇四起,弃官隐于维扬杭家集。

第六十七世任钦,明朝洪武三十年应求贤招,特授山东布政司右参议。提出重修先子庙宇,增订族谱,住广陵东乡杭家集。生松、槐、柏、榄、杭五子。

从任不齐六十八世起,江都任氏分为任松、任槐、任柏、任榄、任杭五支,分散居住在江都及周边不同的地方。

任松分支:任松为明朝国学生,主簿,江都大桥任庄分支。

第七十世任道宣,由杭家集迁居大桥镇北(今江都大桥三墩村任庄)创立基业,任庄之名自公始。

第七十四世任文秀,行方德昭,大振先业,自任氏迁居以来,家渐式微,到文秀这世,田畴广置,屋宇维新。留下本庄祭田七坵共42.8亩,给四房房长收租,作为春秋两祭祀的资费,子孙永远不能变。

第七十五世任樯,慷慨尚义,刚正不阿,中年以后,凡附近数十庄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请他决断,由他排难解纷的事情庄民无一不服。清朝赐覃恩粟帛,八品冠带,寿至大耋,五世同堂,去世之日,各庄男妇鳞集,巷哭路祭的人不可胜记。

第七十六世任友贤,曲体先志,好善乐施,为人勤俭,敦厚笃实,五世同堂,寿至大耋。皇清恩赐粟帛,例授迪功郎。留下祭田颇多,有纲子桥50.7亩,厐小荡4.6亩,三墩桥河南唐家庄6.9亩,张家巷1亩,孙家庄3.5亩。还有高田厐小荡1.7亩,任庄2.8亩,小庄1.7亩,田地共71.6亩。自儿子任果以下七房轮流收租,作为祭扫资费,子孙永远不许变卖。

第七十七世任自政,(康熙壬戌年-乾隆甲子年),太学生,英毅孝友,惠泽亲族。三墩、厐渡两处为往来通津,三墩旧有木桥,年久倾圮,他特捐石头修整。厐渡设有渡船,但没有篙师的时候,行人到此束手无策,任自政倡议在此建木桥,并命子孙修葺,不能颓废。花费百余金落成宗祠。留下4亩祭田给子孙轮流收租祭祀。

第七十八世任维时,郡庠生,例赠武信郎。幼年失恃,继母至孝,锐志攻书,和兄弟一起学习,先后入泮,举孝廉,家声再次大振。轻财好义,只要是桥梁、庙宇倾圮,他都捐资修造。三墩桥、厐家渡两处桥梁,仰承先志,独立修葺,利济无穷,庄民无不称赞。

第八十一世任承瓒,(嘉庆癸亥年-咸丰甲寅年),配大桥石宗芝次女,十八岁嫁给任承瓒。夫妇相敬如宾,勤俭治家,和妯娌姊妹相处和睦。中年承瓒去世后,留下三子一女,年幼无知。石氏既要治理家务,又要教育幼子。十多年后,弟兄协力在大桥生涯立业,家道兴隆,添置良田造屋宇,石氏又给子女男婚女嫁,庄里人称她为女中丈夫。遗留祭田4亩,供三房轮流收租祭祀之费,子孙不得变卖。

第八十一世任承达,(嘉庆丙寅年-咸丰庚申年),从九品。为完成先祖遗愿,捐千金建立厐家渡石桥。

江都大桥任氏后人或耕或读或贾,子孙繁衍,枝繁茂盛,在大桥相传几百年,三墩村现在还有大任庄、小任庄,任不齐的后裔依然居住在此。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江都大桥生活着孔子弟子任不齐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