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2/9 18:31:00
扬子晚报网5月22日讯(通讯员沈雨然郝媛媛记者陈咏)“南水北调,国之大事”。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之际,本周,扬州运河区域党支部联盟理事长、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刘怀玉,带领扬州联盟十个单位党委(党支部)党员,开展“探寻治水踪迹传承红色基因”党日活动,走进江都水利枢纽等地实地参观,深入了解这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伟大水利工程以及背后的故事。源头留影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5月20日,扬州联盟一行近50位成员,先后参观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数据中心、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和第四抽水站,详细了解水利枢纽先后三次选址、建设周期长达17年的历史。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通过沙盘俯瞰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摸拟运行全貌。展览馆内,大家深入了解扬州地区水患灾害史、“南水北调”宏伟构想、先贤前辈们从无到有的艰苦创业征程,到如今“引源千里”的历史性转变。走进第四抽水站,亲身感受长江、新通扬运河两股水流交汇而形成的一泓清水,通过大型泵站抽引,沿着运河北上,润泽多万人口。现场交流位于江都区大桥镇的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曾是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的第一站,也是60多位革命先烈长眠之地。在纪念馆前,大家在烈士纪念碑前鞠躬默哀,表达敬意。今年66岁的退伍军人、义务讲解员张海明,讲述了当年陈毅率领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创建苏北抗日战争桥头堡、重建地方党组织等故事。参加活动的党员表示,铭记革命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场参观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三江营取水口和淮河入江水道入江口,大家实地考察了长江三江营段湿地保护项目。多年来,三江营恪守南水北调“清水源头”守护“一江清水向北送”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设三江营段湿地保护项目,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在百舸争流的长江边,长江文化研究院、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刘怀玉研究员,讲述了扬州治淮、江苏江水北调、国家南水北调的历史变迁,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深切体会求真务实、永争一流的建设精神和时代价值,增强了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