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仙女庙走出去的民国金融实业家扬州江都
TUhjnbcbe - 2024/12/31 10:01:00
胡笔江(-),谱名敏贤,名筠,字笔江,号辟疆,他是从江都仙女庙走出去的著名金融实业家。胡笔江生于清光绪七年(),时为江都县中兴洲胡家墩(年区划调整后划归邗江县,今为刊江区沙头镇红光村)人。胡笔江的父亲在镇江一家钱庄做职员,家道还算殷实。为了使胡笔江得到良好的教育,10岁时,其父便送其到姜堰塾师姚之和先生处启蒙。学了6个月,姚师生病,胡笔江只得回到家中。父亲又辗转托人,将船村名师茅寿笺请到家中来教授。胡笔江茅寿笺,船村茅氏书屋第五代传人。茅家在清代中期即创办了茅氏书屋,历经年,有“七代书香”之美誉。茅寿笺不仅诗文堪称一绝,其颜楷更是遒劲中蕴含绵柔。在日常功课中,茅师除了讲授四书五经外,还给予正规的诗文训练与扎实的书法练习。这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日后胡笔江闯荡社会奠定了厚实的功底。(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光绪二十三年(),17岁的胡笔江只身一人被送到泰县姜堰镇裕隆元钱庄学生意(即做练习生)。3年后学徒期满,胡笔江进入江都县仙女庙义善源银号当店员。经过几年的磨练,凭着自己的机敏、悟性与努力,胡笔江不仅熟悉了银号的业务,掌握了一定的金融工作经验,而且练就了善于言辞、巧于应对的社交能力与沉着、稳重的处事方式,受到银号上上下下以及街坊邻居的好评。胡笔江20岁左右经人介绍,娶了仙女庙的王氏孺人为妻。胡笔江故居宣统二年(),胡家惹上了一场官司,这次意外改变了胡笔江的命运,成为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胡的家乡有一位穷秀才,专以包揽词讼为业。胡家牵涉到一桩案,这个穷秀才就把眼光落到他家,想趁机敲一笔竹杠。年轻气盛的胡笔江偏偏不信这个邪,不买这位“刀笔师爷”的账,就告到了县府衙门。可是,“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官吏、师爷历来暗中勾结,沆瀣一气,胡笔江自然落败而归。他咽不下这口气,想到了在南京园庄钱店做管事的同学尹竹三是县衙王制台的亲戚,便跑到南京去请这位同学帮忙。尹竹三热情接待了胡笔江,说:“对家乡的穷秀才,何必如此计较。我来给你摆平就是了。”这时正巧尹的一个北京朋友来宁,自己没有功夫陪他,就叫胡笔江先在南京和他这位朋友玩两天,顺便消消气。(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尹竹三的这位朋友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有名的李鸿章的九少爷李经淮。九少爷见尹推荐的胡笔江只比自己大4岁,因此很是谈得来。再一了解,胡笔江在仙女庙义善源钱庄做事,更觉投缘,顷刻之间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原来,义善源钱庄是李经淮的堂兄,也即大伯父李瀚章的二公子李经楚开设的。李经楚是位亦政亦商的大人物,从政,他曾出任过江苏侯补道、江苏营防报效处坐办、金陵矿务局会办、江南盐巡道专职,后官至清廷邮传部左丞;经商,开设的义善源银号,在南北大中城市都设有分号,是全国最早经营外汇汇兑业务的钱庄,在金融界有一定影响。光绪三十三年(),邮传部开设交通银行,他是第一任总经理。李经淮与胡笔江两人相见甚欢,相处甚洽。胡笔江对江南一带名胜掌故十分熟悉,加之又善解人意,服务周到,也诚心想结交这位高官子弟,但又绝无半点自卑畏缩之态。两人漫游秦淮风光,褒贬六朝人物,谈得十分投机。李经淮对胡很是青睐,临别之时一再叮嘱胡笔江,有空去北京,一定要到他家去玩。胡笔江故居后来当父亲去世,胡笔江便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出仙女庙,到北京投奔李家九少爷,从此便开启了他跻身金融界的人生之路。李经淮见了这位朋友,很是热情,妥为安排。胡笔江先是到公益银号当职员,不久就进了交通银行任职。当时,原责任内阁、邮传部副大臣、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出任交通银行总经理。一天晚上梁到银行有事,已经下班了,灯火寥寥,只有一位值班的小青年在那里练字。梁士诒凑前一看,见他竟然写得一手漂亮的颜体字,便不动声色地询问行中之事。胡笔江在交行业务上浸润已久,应答时并无手足无措之态,谈吐自如,条理清晰。梁士诒见他相貌堂堂,举止大方,熟悉业务,又写得一手好字,甚为满意,事后便关照协理任振采,说此生人才难得,可逾格提拔。于是胡笔江很快从调查专员、稽核到北京分行副经理、经理,主持行事井井有条,成绩斐然。民国十年(),胡笔江离开交通银行,与南洋富商黄奕住结识,于当年七月五日合资筹建了中南银行。胡笔江任总经理,成为一代金融巨子。胡笔江创立中南银行后,对家乡学子尤为关照。据一份民国三十六年()中南银行总分支行全体同人录记载,全行千余职工,近三分之一人员为江都、仪征、高邮、泰县、宝应人士,尤以江都居多,其中不少还担任中层。胡笔江扶掖同乡,为桑梓培养人才的浓浓之情,令人敬佩。胡笔江的长子胡惠春与江都名士王景琦的五女王华云喜结连理,也在当年仙女庙传为良缘佳话。朱毓麒(海流漉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仙女庙走出去的民国金融实业家扬州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