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宜陵钱粮柜扬州江都宜陵镇
TUhjnbcbe - 2024/12/22 17:13:00
中科白癜风 http://www.paisufa.com/
“钱粮”是清末对田赋的一种称呼,意为农民交纳田赋,既可征银,亦可完粮,故称“钱粮”。官府在丰收年份谷价低贱时,向农民征粮钱;在歉收年份粮价上涨时,以“积谷防饥”为由向农民纳粮。官府征收的“钱粮”必须收入“钱柜”汇解。征收田赋的机构就叫做“钱粮柜”。宜陵镇地处江都腹地,扬泰路及江樊、江纪、宜闸路在此交汇,通扬运河穿镇而过,北有三阳河,南有白塔河,均可直通长江,是水陆交通要冲。扬州府、江都县均曾在此设立“钱粮柜”,征收仙女、邵伯、李典、大桥、樊川、宜陵六大区的钱粮,东至界沟,西至李典,北至樊川、小纪,南到嘶马、大桥以及南、北洲的农民来此完钱粮。宜陵钱粮柜设在买卖街,坐北朝南,大门对面是一座大照壁,大门两旁有一对大石鼓,门内是一个大天井,可容纳前来交纳钱粮的人们。院内还设有柜房、串楼、晒坊、仓库等建筑。纳钱粮者在柜房递银钱、接串据、完田赋。柜台很高,完粮者需仰面、踮脚、伸手才能够到。串楼存放各村各户田亩、人口状况和完粮数额的串据凭证档案,晒坊与仓库则用来摊晒与储存征收来的粮食。宜陵钱粮柜有办事人员10多人。其中负责人称“柜总”,业务小头目叫“柜书”。此外,还有20多人的武装士兵,他们负责钱粮柜白天大门的警卫,夜间院内院外的巡逻及整个钱粮柜的保卫工作,有时还下乡拘留拖欠钱粮的农民。钱粮柜每年春天雇佣若干会算账的人来编串,即按照各农户变化了的田亩状况先计算出当年应该交纳的钱、粮数额,再分户制成单据,编写串票,亦称“粮串”。一般一式三联:一联交纳户为凭,一联留钱柜存验,一联交吏役核办,然后再按村将这些“粮串”汇集成册,称为“编串”,存放这些“粮串”的地方就叫做“串楼”了。钱粮柜还在各乡设有“里书”,各村设有“局书”。他们平时与各家各户核对“串”据,每年分夏秋两季向农户征收钱粮,然后再集中到钱粮柜汇交入柜。其工作报酬则按征收钱粮的比例提成,由交纳的农户负担。一般贫苦农民不堪忍受征收者的中间盘剥,往往直接到钱粮柜纳粮。宜陵镇郊征收钱粮,每年分夏秋两季进行,一般是从农历五月到十月。由于夏粮收成少,春季大多数农户都是青黄不接,更多的人则将一年的钱粮在秋季一次上交。每当秋收以后,四乡农民前来缴钱粮,大路上、运河中人马车船络绎不绝,钱粮柜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就连街边上也都是排队等待完钱粮的人们。此时,宜陵镇变得更加拥挤,旅馆、饭店、烟馆、当铺、市场也顿时繁忙、活跃起来。(朱毓麒)
1
查看完整版本: 宜陵钱粮柜扬州江都宜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