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润东黄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
TUhjnbcbe - 2024/11/3 22:34:00

在嘶马常平村以及附近的太字,常巷,高巷等村,聚族而居着一群黄氏族人。他们的族谱上赫然写着“润东黄氏”及“圌东黄氏”的字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周代时,颛顼玄孙吴回继承火神祝融的火正之位,其子陆终受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黄为楚所灭,其后人不忘祖恩,为纪念先祖光辉的业绩,便以国名“黄”为氏,且尊陆终为黄氏得姓始祖。

秦汉时期,具有开拓精神的黄氏族人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家族,便逐步向南迁徙。这样,在其后北方发生的几次大的动乱中,黄氏一族受到的影响不大,伤害较轻,从而得到长足发展,成了南方大姓之一。

据厚德堂《黄氏族谱》载:润东黄氏的始祖是昉公,字晦甫,宋元祐年间监察御使。历十三世后南下,族人们先后前往开封,安徽,常州,宜兴,苏州等地定居。居安徽的一支黄氏,又在太仆宣公的带领下先迁吴门,再迁崇明之三沙东(时属太仓)。崇明其地“乃声明文物之区,弦诵之声不绝于耳”,被世人称为“海道邹鲁”,这对润东黄氏一族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润东黄氏的始迁祖是爱真公。他“世居姑苏太仓洲之崇明,因性豪迈,好览名山,遍游胜境,特探金、焦。乘扁舟之顺流,旋见其洲(白沙洲)新涨巍然”,“白沙之地,沃壤绣列,清渠带围,乃润州之神皋,圌东之奥区”,“为子孙计,遂絜家筑室而居”,这支黄氏又从崇明迁至圌东江中之白沙洲上。

历五世之后,“吾族洲居者众,洪水为灾”,“盖因白沙洲冲坍,而向居白沙洲者,尽迁徙四散”。这样,这支黄氏族人,又在黄君又白的带领下,不得不再次迁到附近扬中岛的长生洲,太平洲,天复洲,细民洲,五洲等地。还有部份族人则迁到江北之嘶马,在常平,高巷,常巷,太字一带落脚。

润东黄氏一族的家训有二十四条之多。为:重祠宇,修谱牒,誌坟墓,谨祭祀,遵祖训,孝父母,和兄弟,正妻妾,端闺范,严义方,敬长上,慎交游,尊美德,崇节俭,矜孤寡,恤奴仆,救忠义,宜忍耐,戒争讼,戒赌博,戒酗酒,毋为非,务本业,重伦常,广萌德。

润东黄氏一族原有的字辈为:真金志鸟,大王世日,国家有道,天子万年,贤良方正,荣懿惠和,计二十四字辈。

从年4月开始,润东黄氏一族正式启动了第十一次修谱活动。在向全体族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集后,在老谱字辈基础上,又新确定了二十个字辈为:仁存乐善,义勇刚威,礼达恒敬,智远见明,信守平诚。

这二十个字辈,分为五组,每组四字,以“仁,义,礼,智,信”这五字统领。

“仁,义,礼,智,信”,出自《孟子.告子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常”。它既是历史上儒家提倡的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与伦理原则,也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係的基本信条,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黄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家风更是一脉相承的。

嘶马黄氏一族上百年来恪守祖训,诗礼传家,他们诚信为本,勤劳善良,乐善好施,福荫乡梓,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与当地群众一起艰苦艰斗,不懈努力,把常平建设成市县农业生产先进典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十件新事也登上了《新华日报》,成了学习的榜样。进入新时代以来,新一代的黄氏族人又与村民们一起努力,开拓创新,勇创一流,使常平村成了省创新型社区,三星级康居乡村,省生态村,江都区文明村!(殷泽利朱毓麒)

1
查看完整版本: 润东黄氏族谱扬州江都大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