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注重求师问学的汤彭年扬州江都大桥镇
TUhjnbcbe - 2024/10/27 15:41:00

汤彭年,生卒年月不详,字石城,官至中书舍人。江都大桥镇人。

汤彭年出生于一个富饶之家。然而,汤彭年出生不久,父亲就病逝了。其时,其母年方及笄,为了一心一意把幼子抚养成人,他清心寡欲,决心终身不嫁,过着孤苦的日子。到了汤彭年启蒙的年龄,汤母专门聘请了一饱学之士为汤传道解惑授业。

汤彭年也深知为母之不易,一心刻苦攻读,学业大有长进。功夫不负有心人,汤彭年先后从秀才、举人,终于康熙十五年()中丙辰科三甲四十六名进士,成为大桥镇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进士。后分派福建任知县。

汤彭年致仕回乡后,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知教育之重要,亦深感得书之难,求师之艰,所以,他不仅自己坚持终身学习,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当他得知经史学家费密从四川流离大半个中国,来到麾村野田庄定居时,对费密的遭遇十分同情,更对其生于乱世,仍守志穷理,钻研学问,取得傲人成就而佩服不已。于是,重教问学的他,专门派人赶赴野田庄,诚邀费密来大桥镇一晤。

由于汤彭年亦善诗文歌赋,尤精声律噐乐,所以,费密来大桥后,他们从早到晚,不是纵论经史,步韵吟诗,就是笙箫管笛,相谈甚欢。自然,更少不了的是为子辅导。

正是由于汤彭年以进士之身礼请饱学之士的举措,不仅使其子汤启声受益匪浅,于康熙卅五年()得中进士,官居知县,外放台湾,更为大桥镇倾注了一股求师重教之风。于是就连诗名满邗东的顾图河也先后于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九年九月,卅五年七月到野田庄拜访这位经学大家,讨教学问。大桥几大望族也曾先后邀费密来大桥镇课读子孙。

汤彭年母亲病逝后,汤彭年深念慈母教子劬劳之恩,特奏请圣上恩准,为母亲建造贞节牌坊一座。经与当地乡绅共议,于康熙二十年()将牌坊建在大桥镇最繁华的中大街西端,离永济桥不远之处。牌坊高约六米,为花岗岩质,二柱分列南北街檐处。整个牌坊直面东西,呈跨街之势,供来往行人瞻仰。

逾十八年,康熙三十三年()大桥镇顾图河又中一甲二名榜眼。汤,顾二人又共同商定,在汤氏牌坊顶端再置一小阁楼(实为佛龛)供奉观音佛像一尊。这是在让四乡行人在瞻仰汤母教子成才功德的同时,又彰显顾榜眼取得功名的荣耀,并谢佛祖恩典。这种彰显孝道,倡导问学之风的举动,对全镇,对附近乡村,都起到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汤彭年致仕在家后,在镇南建起了怡山草堂。其园为江乡园池之胜,园内叠石艺花,最饶幽赏。假山高过数仞,为邗东之最。汤彭年著有《来庵诗集》12卷,《挹露词》4卷。

(朱毓麒)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重求师问学的汤彭年扬州江都大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