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周氏族谱(江都周家楼)
据民国十三年()刘嵩泉编辑《周氏家乘》载:周氏自周平王子别封于汝川,后人谓之周家,周姓自此始。周经迁姑苏,到周文因明朝兵变,携三子避兵江北维扬东周家楼,见其土沃风纯,人民敦厚,于是筑室而居,其后周岐迁居野田庄,周凤仍居住周家楼。
第一世始祖周文,字郁哉。
周继濂,字任堂,号奂若(康熙二十九年-乾隆二十六年)。敕封文林郎,乾隆丙辰年恩科举人,钦取咸安宫教习,挑选知县奉旨发往南河查办工料。授淮安府山阳县高涧主簿,历属淮安府盐城外河县丞,随带加四级记录六次,升授安徽直隶泗州盱眙县知县。性孝友,善书篆,慷慨多大节。读书穷理研极至精。在任勤劳河务,刚正无私,人以河工御史目之。圣祖纯皇帝南巡,值圣寿三十,恭撰寿联进呈御览,钦加褒奖,上次多品,士多林荣之。所著有《上富河宁治水对条》《陈六事暨楼流所诗十章》《饥民歌十二章》《治家格言八卷》。甘泉县志有记载公一生的政绩。
周克臣,讳翰,字克臣,号友白。世居江都之周家楼,一乡善士。少习儒术,以红巾乱后,亟于谋生,弃儒就商,与昆季四人,创木业、米业、南货业于上下河各处,协力粮营无争,心无私意,故获利倍。花所得赢余,公不以充囊橐,惟用作慈善事。里中有涸鲋,无不竭力资助,晚年昆季分爨,公得米业,贫民购米有县欠者,多不索偿,人谓公有而尝焚券高义。遇嵗饿,必卖平耀,嵗终必施冬米。光精某年嵗大乱,资民聚服抢掠,独相戒不入公门,其感人如此。公性和厚与人无疾言,属色奥世无争竞心,惟自律。
从十六世起字派:肇修美德、体用端宜、农功书味、其世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