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诸多乱世枭雄中,窦建德绝对是一朵奇葩。
之所以说他是一朵奇葩,是因为相比李渊、李密和萧铣等人,窦建德是唯一一个出身底层,却最终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平起平坐的存在。
而且,窦建德还有一点,和其他人很不一样。这就是他在底层人民中的巨大声望。即使后来窦建德兵败被杀,原本属于他的山东旧部,依然是重新奋起。直到窦建德身死百年后,在山东一带,仍有许多百姓,祭祀窦建德。
那么,这位隋末精雄,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当地人如此怀念他呢?他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窦建德生于公元年,这一年是北周建德二年,北齐武平四年。
窦建德出生于风窦氏,祖上也是曾广。东汉开国年间,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窦融就是窦建德的祖先。不过,窦融的后代很多,混的好坏也不同。有的混得比较好,比如北周大将窦毅那一位。窦仪的女儿,后来嫁给了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后。而如果窦建德他们家这一家,混的很一般。
据史料记载,窦建德家族世代务农。按照古代的习俗,可以称为一代,至少是五代。由此可见,窦建德家里的条件,确实很一般。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影视作品或言情小说中,都说窦建德与李渊的皇后窦氏是表兄弟。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因为两人之间虽然有窦融这样的祖先,但是从东汉到北周,相隔了几百年的历史,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当遥远的。
然而,出身底层的窦建德却有着极为珍贵的品质。
窦建德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对财富从不吝啬。从史书上的一些线索来看,窦建德的家庭并不是富贵之家,也就是多了点门第。不过,窦建德从来都不太计较钱,身边有人危难,他也经常主动帮忙。而这种品质后来成为他被广泛铭记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窦建德前期救灾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对窦建德未来非常重要。换句话说,窦建德死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窦建德的人气到底旺到什么程度?比如,据史料记载,窦建德父亲去世时,前来送葬的有上千人。要知道,当时的窦建德,不过是个布衣而已,谈何人情世故。他们愿意给窦建德父亲送葬,恐怕也是因为窦建德。
就这样,从北周隋朝开始,窦建德逐渐成长起来。但因为他不是出生在大户人家,所以做官也很难。即使人缘很好,也只能做个里长之类的小官。在此期间,窦建德因为这个官方身份,结识了孙安祖等一些人。这些人,后来在隋朝的佣兵中纷纷自立,成为一股势力的首领。不过当时窦建德家里还勉强,所以也没有被逼到走投无路,不得不起义的地步。
然而,大业七年后,一场意外的发生彻底改变了窦建德的命运。
因为当时窦建德人缘特别好,对诸草的了解也比较多。所以当土匪四处流窜时,往往会避开窦建德家这里。但这件事,却引来了县令的怀疑,认为窦建德和这些土匪有勾结。于是一声令下,将窦建德全家老小全部抓了起来,然后一个没留,全部杀了!
窦建德当时到底有没有和土匪勾结,这事不好。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在当时,窦建德真的知道。人们也可能是因为窦建德的原因,所以对他的家乡避而远之。不过,即便如此,县长的做法,无疑也一定是过分了。
在县城被捕,窦建德侥幸逃脱。但他全家老小都被杀了。
于是,就这样,窦建德正式走上了推翻隋朝的起义之路。
窦建德决定起义后,他的好人缘又起了作用。当时,愿意和他一起起义的朋友和部下有二百多人。单靠人气和威望,要做到这一点绝对不容易。
窦建德带着这二百人,首先加入了家乡附近最大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的头领,名叫高士达。加入高士达后,窦建德被任命为做秘书的官,大概管他手下的二百多人。窦建德起义后不久,因为有威望,所以不断有人投奔他。特别是后来,当年受他帮助的那个叫孙安祖的家伙,被打败了,被杀了。孙安祖麾下数千人,已是走投无路,最后大家一合计,干脆直接对上了窦建德。
就这样,窦建德的兵力,开始迅速扩张,很快就超过了一万人。
已经支援了十多万军队的窦建德,此时依然保持着他朴实的精神,习惯了和士兵们同吃同住。正是因为他的带兵方法,让战士们对他心服口服。这一万人,虽然都是来自最底层的农民,但在窦建德的带领下,却渐渐成了气候。
大业十二年,窦建德和高士达在这里的实力迅速膨胀,终于引起了隋朝官方的注意,开始派兵围剿。由于这场战争,当时作为首领的高士达,狂妄自大,不听窦建德的劝告,最终战败被杀。而窦建德,也曾被隋军击败,仅率数百人逃过一劫。后来到了饶阳郡,才以百余人攻下饶阳郡为据点。当时,高士达手下不少残兵败将,再加上周围一些农民生活不下去,又来找窦建德。就这样,窦建德麾下兵力再次达到三千人左右的规模。
但这一次,窦建德自己成为了最高领导人,不再受到约束。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窦建德就从当天率数百人逃走,到佣兵一万余人。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自立为长乐王,年号丁丑。七月,隋军将领薛世雄率领三万大军围剿窦建德,但最终被窦建德击败,实力更加强大。
这一年,江都政变爆发,隋炀帝杨广被他昔日最信任的禁军绞杀。
杨广一死,世界瞬间四分五裂。而窦建德,也从原来的盗贼,正式成为了一名军阀,而且是地方势力强大的十余万军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整个世界风起云涌。在关中地区,李渊和薛举最终打败了薛举,并趁势逐步统一了关中地区。在中原,王世充、宇文和瓦岗军李密大战一场,实力最弱的王世充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南方,以萧铣等人为首的各种割据势力,也纷纷出现,迅速抢占地盘。
所以,大业十四年这一年,还是唐武德元年这一年,整个天下都无比的混乱。各方势力都在迅速扩张地盘,大鱼吃小鱼。在这个混乱的过程中,窦建德无疑是受益最大的一方。
这一年之前,中原三大势力,一个是统领瓦岗军的李密,一个是镇守洛阳的王世充,一个是坚守江都的杨广本,杨广被杀后,江都的势力被宇文化及继承。而在接下来的三战中,窦建德趁乱,开始迅速扩张。而且在李密、宇文化及相继被打败后,大量吃掉了自己原有的地盘,成为当时世界三强之一。
当时天下势力众多,实力最强的,无疑是关中的李渊。紧随其后的,是三战之中的胜者王世充,和乱占便宜的窦建德。
同时,杨广死后,窦建德也听从部下的建议,将国号改为夏,自称夏王。
从一匹布到一国之主,窦建德只用了三年时间。
窦建德建国后,战略一直相当正确。
杨广死后没有称帝,只称王,从而避免了被围攻的结局。后来宇文化及战败后,逃到了他的地盘,他直接杀了宇文化及,向杨广报仇雪恨,得到了很多旧隋朝的好处。杀死宇文化和窦建德后,直接将宇文化的首级献给了北方的突厥人,并与突厥人搞好关系。
同时,王世充支持越王杨洞后,也主动与王世充交好,派使者拜见杨洞,在总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最重要的是,已经立国的窦建德依然没有改变艰苦朴素的作风。分配你得到的所有金银财宝。甚至,窦建德自己连肉都不吃,和底层士兵争食。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乱世中的真正精益。这样的人如果不发达,实在是没有天理。
然而,就是这样的窦建德,随后遇到了两大难题。
相比关中的李渊,洛阳的王世充,甚至是南方的萧铣。窦建德是典型的草根出身,即便是他本人,但在治理国家方面,依然捉襟见肘。最重要的是,那时候窦建德,特别牛的人少。不像汉朝的刘邦,或者明朝的朱元璋,手下猛人很多。而且,在财力上,窦建德也远不及其他几位。这种差距,直接体现在军队的装备上,也为后来窦建德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因为那些大家族的支持,关中的李渊,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了关中,然后自立为敌。洛阳的王世充在三战获胜后,直接废掉了杨栋,也称帝了。这使得窦建德不得不暂时与王世充决裂。
到了武德三年,那时候,天下的小鱼,已经渐渐吃穷了。势力范围真正开始形成。到了这个时候,更难想象还能像以前一样所向披靡。比如,窦建德曾经试图去和幽州洛邑打一仗,最后也只是互有胜负。
另外,也就在这一年,已经统一了关中的李渊,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世界。他攻击的第一个目标是洛阳的王世充。而他派出的统帅大军,就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面对李渊的进攻,王世充根本无法抵挡。当时军中的李世民,虽然刚过二十岁,却出奇的能打。就这样,王世松收兵了。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李世民打下了全部的地盘,只剩下一座洛阳城还在坚守。
当时,王世充果断向窦建德求救,希望窦建德能救自己。
面对王世充的呼救声,窦建德没有拒绝。他深深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王世充失败了,那么接下来,李渊吃了王世充之后,就会反过来对付他。不过,当时窦建德又有益州的心思,认为最好就是李渊和王世充两败俱伤,自己掌握主动,这样不仅可以拿下洛阳,还可以打开通往关中的道路。
所以,对于王世充的退兵,窦建德并不担心。直到后来王世充被完全围困在洛阳城中,窦建德才倾巢而出,带着麾下数万精锐,全力营救王世充。
一路走到这里,窦建德的策略,其实没有任何失误的地方,甚至可以说非常完美。
但他只是失算了一点,那就是他没想到唐骏这么能打。
换句话说,统领唐军的李世民,会是一个能玩得这么好的人。
窦建德千算万算,没想到,唐军的实力,会比王世充强那么多。在击败王世充的过程中,唐军的实力丝毫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因为一连串的胜利,士气如虹。
而当听说窦建德举着全国的军队前来救援时,当时李渊已经下令,让李世民班师回北方。然而,当时的李世民并没有听从命令。反而让自己的兄弟李元吉率领大军继续围攻洛阳,自己只是率领数千精锐,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这场战役也是唐朝开国的第一战。
李世民虽然只有几千精锐,但速度却更快。窦建德还没到,就拿下了虎牢关。靠着虎牢关,才把窦建德的数万大军,堵在虎牢关一个多月,半步都不能得寸。
在这一战中,窦建德的缺点,也彻底暴露了出来。
窦建德本人出身底层,手下的士兵也大多如此。另外他的支持时间其实很短,没有时间去整合内部。所以,窦建德这支军队,虽然人数很唬人,但装备却差的一塌糊涂。用于攻城的重型装备几乎完全没有。
否则,就算窦建德用人命来填,也不可能打几万人打不过李世民几千人!
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后,当时唐军这边,因为顽强无敌,所以士气更盛。而窦建德这边,因为雄关阻挠,士气正弱。面对这虎牢关,窦建德也不知如何是好,也稍稍放松了警惕。
但就是这个时候,李世民突然率精锐出战,直取中军。当时,李世民率领的军队是历史上著名的玄甲军。
玄甲军是纯骑兵,无论是机动性还是装备,都比窦建德的农民军强太多。其实在古代战争中,装备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看,直到几千年后的明末,拥有更好装备的关宁铁骑,能像几千人追着李自成几十万农民军打吗?这就是设备的重要性。
窦建德万万没有想到,区区千军万马的李世民,竟然敢主动率军进攻,而且还敢直取中军。而他的失误也成了他致命的缺点。
据史料记载,窦建德当时在中军大营开会讨论如何对付李世民,李世民发起突袭。当时毫无准备的窦建德大军,没有时间抵抗,只能看着李世民一路疯狂的凿阵,终于冲到了窦建德的大营,然后将窦建德给俘虏了。
以三千玄甲军破窦建德数万大军。
这一战,也成了李世民的第一场神之战。
主帅被擒,麾下的军队自然没有了主心骨。于是接下来,窦建德的数万大军,被李世民一战击败。
窦建德被李世民擒获后,先被带到洛阳城下。见窦建德追杀王世充,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开城投降。之后,窦建德和王世充一起,被带回了长安。
最后,李渊没有因为窦建德的仁义而放过他,直接下令将窦建德当街斩首。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被当街斩首,时年四十九岁。
纵观窦建德的一生,从开始的造反,到后来的建国,其实都是很有胆略的。他采取的策略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最佳选择。
之所以会失败,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他出身底层,建国时间太短,没能取得山东士族群体的广泛支持。
如果窦建德治国的时间能长一些,就有时间在军备上下功夫了。所以在虎牢关之战中,即便纯粹以性命来补,李世民也不可能动用数千人,阻击窦建德的数万大军。
窦建德的失败,说到底,还是生字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