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9月4日,唐高祖李渊退位,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大统,大唐由此进入李世民的时代,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开始,中国的历史被改写,李渊的命运也随之走向另一条他没有预想到的道路。说起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李渊无疑是被最忽视的一位,相比“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秦始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刘邦,再加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以及“野猪皮”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李渊做为大唐的开创者,似乎是最没有存在感的,提起大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李世民打下的天下,似乎李渊就是个靠儿子上位的拼儿子货。
可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李渊真的就那么碌碌无为吗?
李渊,公元年,出生于长安,7岁,李渊父亲李去世,李渊继承父亲“唐国公”的爵位,幼年丧父,实为人生一大惨事,不过李渊有个好姨夫—隋文帝杨坚。所以,李渊的出身起点都不低,杨坚从千牛背备身做起,隋炀帝时做到了卫尉少卿(隋炀帝时为从四品),隋大业十三年(年),出任太原留守,这时的天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李密窦建德等起义军把天下搅了个大乱,李渊一看,这大隋气数将尽,我李渊也不能让别人得了天下,于是造了表弟杨广的反,于是李渊一边安抚北边的突厥,安稳自己的大后方,一边杀向长安,此时的李密和王世充还在激战,根本没空理李渊,李渊入主长安后立杨侑为帝,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杀,史称江都之变,年6月18日,杨侑被迫下诏禅位,李渊正式即位,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史称唐高祖。
李渊起兵反隋,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李世民推动的,然而李渊起兵时李世民不足20岁,并且作为李渊长子的李建成也并非各种戏剧形象中的那么平庸,为何后世各种史料都认为是李世民的功劳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名不正言不顺的继承了皇位,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必须宣传政变的合法性,给自己坐江山一个正当的理由,故而对历史进行了篡改,所以之后的历史记载都把大唐王朝的建立归功于李世民,于是,李渊和李建成在大唐王朝建立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就被埋没了,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对李渊起兵的过程有详细的记载,真实反应了李渊在入主长安过程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而李渊在初唐颁布的一系列措施,为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然李世民在大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渊就是个碌碌无为之辈,其实李渊是个深谋远虑,极富远见之人,只是李世民篡改了李渊的历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