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腊月里吃杀猪饭(刨汤饭)本来是云贵川湘一带农村的传统习俗。最早的时候,本意是养了一年的猪,膘肥体壮了,可以宰杀了,顺带犒劳一下自己,招待一下亲朋好友,联络感情,把大部分猪肉熬成猪油、熏烤成腊肉,悬挂起来,作为下一年的油料和肉食来源。
那时候,因为饲养技术等限制,大家都是一年才能养肥一头猪,一年杀一次,所以称之为吃年猪饭或刨汤饭。
随着经济的逐渐好转,养猪技术的普及,一年可以养几头猪,腊肉不再是唯一的肉食来源,猪油也不是唯一的食用油来源,杀猪饭的时间也从腊月逐渐提前至白露、立秋过后,甚至只要有什么喜事,或者有重要的亲朋来访,随时都可以见事起意,提刀杀猪,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小范围内联络感情、庆祝喜事的重大家庭活动。
原来的年猪饭逐渐变成了杀猪饭(刨汤饭)。
在农村的杀猪饭中,大多用柴火、土灶烹调,食材也是从房前屋后自家园子里采摘来的时令蔬菜,配上刚宰杀的坐蹬肉、猪血、肠肝肚肺等杂碎,煮成一锅,一桌朴素而情谊十足的,杀猪饭就呈现在了来客的面前,血旺、茨菇炖排骨、小炒肉,红的胡萝卜、绿的青菜,配上胡辣椒、葱姜等混合的蘸水,吃起来鲜而香醇,肥而不腻。与农村的质朴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年猪饭独特的农村味道。
乡村旅游开始流行以后,杀猪饭又演变成了商业活动,根本就不论什么白露、腊八,只要有游客需要,随时可以把猪抬上案桌宰杀。
不管怎么演变,杀猪饭这种农耕文化的传统,万变不离其宗,主流还是在秋冬季节。冬天来了,贵州四川湖南各个地方的杀猪饭已经开始了。家庭的,商业的,正在各个乡村进行着。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两个贵州乡村杀猪饭案例。
石阡县白沙小岩村刨汤村.龙凤岩风景区
白沙小岩早在年就开始打造刨汤村了,每到冬季就开始接待各地游客,游客在吃杀猪饭的同时,还可以游览一下当地的田园风光和村子后面的龙凤岩景区,游客多的话,村里面还会组织舞龙灯等文艺表演活动。
当场吃剩下的猪肉做成了腊肉由于当时的交通限制,当地的刨汤饭+龙凤岩景区的乡村旅游没有搞起来,但那里的腊肉却闻名四方,现在搞成了腊肉之乡。前不久,作者和当地村干部沟通过后了解到,当地的杀猪饭依然还在搞,只是接待的游客不是很多,需要去的朋友可以提前联系。石阡白沙小岩泡汤村我们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这里简单的叙述一下,有兴趣的朋友点击文章《乡村旅游尴尬案例:打造刨汤村失败,误打误撞搞成了腊肉之乡》去阅读一下。石阡县聚凤乡瓮水屯.万佛山和佛顶山风景瓮水屯村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乡村旅游有道光13年修建的古桥遗址、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风光和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群。聚凤乡瓮水屯地图,黄线左侧为江都高江都高速公路从村里经过,交通极为便利。村里在年元旦举办过“吃杀猪饭+观仙女瀑布,览仙女龙池,爬佛顶山”的活动,作者有幸参加。作者独上吊脚楼二楼元月一日,从贵阳出发赶到瓮水屯就开始杀猪了丰盛的杀猪饭在村子下面的小溪边搭帐篷露营地砍伐林中干枯的树木,准备篝火晚会砍断很费劲,干脆抬到现场淘一下,爬草树熊熊篝火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餐以后,开始爬山坐在草丛中补充能量合影留念下山,朝另一个目的地赶路神鹰洞里研究石钟乳的形成各自找地方拍照找个地方合影爬山瀑布上方的仙女池第二天下午,该回贵阳了,把剩下的一半猪肉按人数平均分成33块,编号,抓阄。分猪肉了,来抓阄拿号了编好号了,拿号来领猪肉人手一块单身狗就不要拿了,给我算了大结局这次活动,一共两天,品尝了农家猪肉和农家蔬菜。第一天晚上的篝火晚会还引来了在当地修建江都高速公路的广东籍施工人员的参与。第二天游览了神鹰洞、瓮水屯村的仙女瀑布和仙女池等景点,和万佛山。各种过路费、油费、生活费等,每人花费块,每人还带回一块三斤多的猪肉。如果你的家乡有优美的乡村风景,可以杀猪接待游客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也可以整理成文后发布。疫情之下,跨省游可能有困扰,各地的省内游还是可以继续的。现在正是杀猪饭+乡村游的黄金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