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浅绛彩瓷的探索开拓者一一画家顾宝珊扬州
TUhjnbcbe - 2024/4/28 17:06:00

顾宝珊(-),字海林,江都大桥人,后寓居扬州徐凝门。清末画家,入选《扬州历史人物词典》,名列《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词典补遗》。

顾宝珊的祖父顾图河,是康熙榜眼,清代扬州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桐城学派创始人方苞的恩师。生于文人世家,秉承家族的文化艺术细胞,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与教育,常年感受文化名人的熏陶,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顾宝珊对文化艺术的挚爱。凭着自己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反复不断地摸索,他由冥悟而获得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无师自通,成为一代画家。(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顾宝珊工山水、花卉、果品、鸟兽,其笔意颇近白易山人。他绘画的代表作是《春江草堂图》。春江草堂,是他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他根据朝夕相伴的居所的风物景致,泼墨作成了这幅画作。当时,徐嵩峻等名人就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不仅惟妙惟肖,而且功底深厚,故为其在画作上题跋者,不下数十人之多。顾宝珊的山水画亦很有功力,一幅《米襄阳烟雨图》,题字有“摹于绿杨城,以就颂昕知棣大人正之”,落款“宝珊”,印文为“海林”,整幅画山明水秀,既古朴,又清新,堪为上乘之作。在他的画作中,亦有泼墨蟠桃流传甚广,松鼠亦神致逼肖,尤为精妙。

顾宝珊还为浅绛彩瓷的创作留下了一段佳话,作出过有益的探索。浅绛彩瓷,是以彩料直接写绘在素胎瓷品上进行烧制,需要画作者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深厚的水墨画功力。开始,这些瓷品仅仅是文人绘制作为自尝与酬谢用的,只在上层官吏与达人文士之间流通。但是,由于它既满足了文人孤芳自赏的情结,又赋予了瓷器以特殊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明艳的色彩,写意的笔触,深远的意境,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催生并刺激了这种浅绛彩瓷的商品生产与社会流通。光绪早年,这种浅绛彩瓷刚刚出现不久,顾宝珊就受邀在江西鄱阳著名画家张肇源的“云林阁”,客串创作了一批浅绛彩瓷的作品,如鸳鸯荷叶圆板,“荷香淡荡晚来风”笔筒,“停车坐爱枫林晚”笔海等。其中,尤以一对山水人物帽筒构思精妙,不可多得。

这对帽筒,左边一只是月色下的芦荡与小船,题款为“水绕芦花月满船”;右边一只是萧疏寒林,飘逸老者,烂漫小童,题款为“水醉上林春”。整个画风简约,颇得倪云林“逸笔草草,只求神似”之妙。画中,水、月、苇、树、船、人组成一幅和谐的美景,这种非对称式的构图方式,即使在今天,也很为时尚!

顾宝珊在鄱阳的这些浅绛彩瓷作品,与当时的吴徵、汪松如、王言纶、张肇源等画家一起,为江西及景德镇的浅绛彩瓷的生产与发展作出了探索性、开拓性的贡献。(原创作者:朱毓麒顾仁)(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绛彩瓷的探索开拓者一一画家顾宝珊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