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玄武门之变的幕后推手李渊
TUhjnbcbe - 2024/4/26 19:24:00

唐朝是我中华文明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至今在欧美国家华人聚集地被人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这个功绩要归功于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称帝后年号贞观。在位初期,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扩土。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族人民融洽相处,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但是在他称帝的过程并不光彩,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即公元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自己的亲信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后,才被唐高祖李渊册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正式即位。历史上对这起政变议论纷纷,有的史学家认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而有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是李世民出于自保而不得已的举动。那么这起政变应该有谁负责呢?李世民到底是一个“阴谋家”还是出于自卫呢?被杀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到底有没有机会反杀李世民呢?作为唐朝当时的皇帝李渊,有没有办法避免发生这起政变呢?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

1.玄武门事件的发生过程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率领亲信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秦琼、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上朝时察觉有异,立即掉转马头。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射杀李世民未能成功,李世民却射死了李建成,尉迟恭杀死了李元吉。

李建成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发兵为太子报仇,但被挡在玄武门外无法进入。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他们看后,军队即散。这时李世民进宫面见父皇李渊,在父皇怀里哭诉告知了此事,李渊则马上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并表示自己早有此意。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全面胜利而告终。

2.李渊称帝只能依靠儿子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在太原起兵,在进攻长安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在贾胡堡的地方被隋军打败,更要命的是当时军中有谣言说:突厥已经和刘武周勾结,准备南下进攻太原,军心涣散。这个时候太原的大臣建议马上退回太原,这让李渊很失望,最后多亏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人坚决不退兵,并打败了隋军,这才稳定了局势。事后李渊就对两个儿子说:“当年汉高祖打天下,靠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老乡。我没有这么靠谱的老乡,只有依靠你们两个好儿子”!

为什么李渊的部下不出力呢?因为太原的大臣并不想让李渊夺取天下,而是希望李渊可以固守太原,因为李渊出生在长安,只是被任命到太原任职,所以在太原本土士族眼里,李渊是给他们“打工”的,是来保证他们身家性命的“保镖”。

3.时势造英雄,两子相争

李渊打下长安后,先是宣布废除隋炀帝改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封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次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废掉隋恭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随后李建成不再四处征战而是留在都城处理政务,李世民继续带领军队平定天下。这样一来,李世民的功劳就越来越大,有了超过太子李建成的趋势。而李建成的能力并不像现在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懦弱、无能,而是一个文武全才,李渊为了制衡太子,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于百官之上。自此李世民和李建成开始争夺太子之位。

4.李渊对两个儿子一碗水端平

自古以来,太子虽然大多是在位皇帝的儿子,但也是皇帝重点防范的对象。正是由于李渊从称帝开始一直在利用李世民来制衡太子,才给了李世民称帝的欲望,最后才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在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开始,一场未来皇帝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序幕!而且李世民得到的可不是一个空头衔,首先他的位于百官之上,权力足够大,然后还可以开府,也就是可以招募官员,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接着还拥有自行“印钞”的权力。用今天的话说,李世民拥有财政权、人事任命权、行政权和军权。拥有这些东西的李世民如果不造反的话,我都替他喊冤!

正是因为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力出众,太子的东宫和“天策府”反而成为唐朝当时的政治权力核心,有才能的人都纷纷投靠在他们麾下而没有去效忠皇帝,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建成的魏征和李世民的房玄龄、杜如晦。

说到现在,我们站在外部看当时的唐朝政治,就会发现:李渊高高在上,他的下面站着两只脚,一支是太子李建成的势力,一支是秦王李世民的势力。他们俩个人能力相当,权力相当,对国家的影响力也相当。可以说李渊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对两个儿子都很不错。但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导致后来“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因为到这个阶段了,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心知肚明,他们俩个人不管谁坐上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对方。为了自保他们必然要致对方于死地。

5.玄武门事件的负责人——李渊

李渊其实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坚定不移的支持其中一方,要么坚定支持李建成,赏赐李世民虚职夺其兵权,要么就废除太子改立秦王。可惜他没能这么做……

李渊一直在两个儿子之间玩平衡,但他忽略了他的两个儿子争夺的不是他的赏赐,也不是他给的封赏,而是他的皇位,争的是未来可以做皇帝的资格,是无法调和的。清康熙生前如何伟大也同样无法处理九子夺嫡的状况,更何况李渊从开始一直没表态到底支持谁,所以说:“玄武门之变”的种子就是李渊种下的。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举报太子李建成指使部下杨文干造反,李渊马上控制了李建成,而杨文干这个时候一害怕当真造反。李渊让李世民前去平叛,还告诉李世民你回来的时候我就立你为太子。结果李世民平叛回来后,不仅没有被立为太子,反而被痛骂一顿,他的部下也被遣散了。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历史学家推辞是杨文干造反其实是李世民贼喊捉贼,目的就是为了陷害太子李建成,阴谋被识破,所以才没有得到封赏。这事件后,兄弟两个人正式开始明争暗斗。两年后突厥入侵,太子推荐让齐王李元吉前去,而且还要带上李世民的部下,李世民就和部下商量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先跑到李渊那,告太子和齐王与后宫私通,还说他们俩准备杀害自己。李渊很是惊讶,让他们三兄弟转天一早一起进宫见自己,他要问个清楚。转天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的路上被早已做好准备的李世民部队所杀,这场太子之争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宣告结束。

可以说,正是因为李渊任人唯亲,过度排斥大臣,重用儿子才致使儿子争位,才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渊建立的唐朝并不健康,唐初期只能算是一个家族企业,是靠自己一家子打拼起来的,直到后来到李世民时期才把权力交给了关陇集团,才改变了唐朝的政治状况。而李渊在两个儿子之间玩平衡,保持中立,最后导致太子和秦王矛盾日益加深,最终走上火并!所以说“玄武门之变”就是李渊自己种下的恶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玄武门之变的幕后推手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