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扬州日报」
这是一场与疫情赛跑的战斗。继扬州主城区8月5日完成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后,8月6日清晨,宝应、高邮、仪征、江都等县(市、区)统一展开全员核酸检测,各县(市、区)累计设立个核酸检测点,按照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科学组织、精准采集。
准备充分:连夜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准备工作
昨天凌晨4点多,江都区宜陵镇中心小学核酸检测采样点就亮起了灯。该检测点是宜陵镇南陵社区的三个检测点之一,将负责近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南陵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前一天连夜布置,设置好“一米线”隔离标识、增加了遮阳棚。
南陵社区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有将近人。宜陵镇党委书记石利峰说,“考虑到天气热、居民人数多,为了让老百姓尽早完成核酸检测,我们也要准备充分。”
清晨5点,南陵社区各采样点即开始为辖区内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同样在昨天清晨5点,高邮市各核酸采样点陆续开始核酸采样工作。迎着朝阳,群众按照工作人员指引,循着等候区、登记区、采样区、缓冲区的流程有序前移,并提前准备好苏康码和行程码以备查验,全力配合核酸检测工作。
宝应全县有多名医务人员参与核酸检测,全县近万名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及民间志愿者参与服务,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扫描身份证登记,之后由医务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大大提升了检测速度。
服务暖心:“绿色通道”让老人孩子不排长队
昨天的最高气温达到35℃,尽管天气炎热,但县(市、区)各检测采样点现场秩序井然,市民全程佩戴口罩,手持身份证,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为了让老人、孩子以及行动不便人群少受暑气之苦,相关核酸检测点都开辟了“绿色通道”。
记者在宝应县实验小学核酸检测点和京华国际停车场核酸检测点看到,检测点内设置了爱心通道、专用指示牌和休息座椅,并安排专门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提供优先采样服务。7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其他行动不便者,每人间隔1米以上单独坐成一排等候采样。
在安宜镇白田社区,一位带着两名幼童前来检测的居民告诉记者,“绿色通道”带给她很大的方便,登记后很快就完成了检测。
在高邮市花园新村核酸检测采样点,今年84岁的杨方玉老人坐在轮椅上,由家人陪同前来采样,志愿者主动上前将他们引导到“绿色通道”。老人的儿子杨玮告诉记者,“全员核酸检测是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父亲也很配合。原本担心他年纪大了,等待时间太长会身体不适,(下转3版)
(上接1版)没想到社区非常贴心地设置了‘绿色通道’,几分钟就做完了核酸检测。”
在县(市、区)各采样点,老百姓的队伍排到哪,“一米线”就贴到哪,遮阳棚就搭到哪。这些人性化服务细节,让群众交口称赞。
群众支持:商家、市民份份心意致谢工作人员
昨天,高温下的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组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密封的防护服如同蒸笼,汗水模糊了他们的护目镜,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的坚强意志。
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的辛苦,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高温下,市民有序排队,保持安全距离,不少人还带来各种慰问品。在各地核酸检测点,暖心瞬间频频出现。
昨天上午9点,仪征市民赵先生给检测一线人员送来防护口罩、矿泉水。赵先生说,“看到医护人员、志愿者们满头大汗为我们服务,打心底感谢他们,送点矿泉水、口罩表达敬意和谢意。”
中年时分,临近饭点,仪征爱心商家童女士特意准备了老鸡汤,送到核酸监测点慰问医护人员。童女士介绍,自己的儿媳也是医务工作者,深知医护工作者的艰辛。“希望鸡汤能够给他们几近透支的身体补充一点能量。”
同样是中午,江都区小纪镇圣迪湾餐饮有限公司门口,多份盒饭排列整齐,公司员工戴好口罩、防护手套,依次领取负责派送的盒饭。“这些都是为采样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免费提供的,看到他们坚守在一线非常辛苦,我就萌生了为他们做些服务的念头。”餐企负责人王小琴说,员工们对她的这个想法十分支持,买菜、做菜、打包、派送的事都抢着干。通讯员晓丽伟侃玉梅正倩东方江萱吕洋田兰记者张旭宝岭彬彬峰生鋆煜胡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