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屈突通降唐被封第一忠臣,奉命劝降昔日手下
TUhjnbcbe - 2024/3/10 16:16:00
白癜风怎么治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704/4202013.html

大业十三年李渊于晋阳起兵,大*沿汾河直下河东郡,这座城是入关的第一道防线,年轻的代王杨侑派名将屈突通坐镇,唐*队多次攻城均被屈突通率领的骁果*打败,相比于正规*,李唐这支刚刚组建的*队显得逊色多了;为了不错失时机尽快拿下长安,李渊分兵两路,一部分留下牵制屈突通,另一部分跨*河西取长安。屈突通镇守河东郡的主要目的是阻挡李渊过河,因此见到唐*过河后留下鹰扬朗将尧君素镇守河东,自己带兵过河回援长安,谁曾想到两人这一分别,再见时已属于不同阵营。

屈突通封命守河东

屈突通过河后被刘文静阻牵制于潼关,在长达一个月的僵持中,李渊已攻下隋朝首都;得知消息后的屈突通转决定投奔洛阳越王杨侗;期间李渊曾多次派人劝说屈突通弃暗投明,屈突通表现也让人敬佩,为了表达誓死效忠隋朝的决心,连前来当说客的儿子都不惜杀掉;最终屈突通大*在撤到稠桑时被刘文静追上,屈突通在一片的倒戈声中,跪地长哭“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祗,实所鉴察”,义无反顾地投入李渊的怀抱,到死也未通实现他曾说过的:“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

屈突通被送往长安后,得到李渊的亲切接待,官拜兵部尚书职,封蒋国公,并被委派到李世民帐下做了元帅府长史,这比他在隋朝做骁卫大将*还风光;此后屈突通跟随李世民西征薛举、东征刘武周、南下洛阳平定王世充,可谓战功卓著,贞观二年屈突通病逝李世民追封他为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屈突通与李世民对峙

对于一位转变*治立场的将*来说,这个谥历来颇受争议;中国封建社会讲究从一而终,因此“文死谏武死战”对任何一位封建社会的求职者来说都是最高的职业道德,对于“家天下”的统治者来说,这是衡量*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那么李世民为何如此褒奖一位隋朝旧将呢?从*治角度考虑,屈突通是李唐攻下长安后第一位投降的隋朝名将,很明显屈突通的投降*治影响大于*事影响,从一定程度消弱了隋朝实力,也给那些两面派送去了积极的信号,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屈突通的真得配得上这个谥号吗?

首先看一下史学家对于屈突通的看法,魏征:“今号清白死不变者,屈突通、张道源”;旧唐书作者刘昫:“或问屈突通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者,何也?答云,若立纯诚,遇明主,一心可事百君,宁限于两国尔……”;《新唐书》:“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两君而无嫌也。”这些历史名家无一不对屈突通持肯定态度,从上面看,屈突通的忠体现在“一心”两字中,那么什么样的“一心”让他得到如此高度评价?

屈突通

先看另外一名隋将尧君素的人生遭遇,他是曾经协助屈突通阻拦义*西进的鹰扬郎将;在屈突通带兵回援长安时,尧君素孤身一人守护着隋朝岌岌可危的最后一座北方重镇,到河东郡被唐*攻破,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尧君素与手下基本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武德元年九月,李渊下令虞州刺史韦义节攻打河东郡,结果是久攻不下,李渊下令以工部尚书独孤怀恩代替韦义节继续攻打,打到十一月不仅没打下来,还折了一位驸马,时任行*总管的赵慈景;尧君素为了显示坚决抵抗的决心,把驸马的脑袋悬挂于城外。据史书记载,当时战况吃紧,尧君素悬书于木鹅,向远在洛阳的皇泰主杨侗报告战况,并表示坚决抵抗的决心,杨侗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当时从洛阳投降李渊的名将还有庞玉、皇甫无逸,李渊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命令这些隋朝旧将统统到河东城下当说客去,但最终谁都没打动尧君素;李渊最后赐出免死金牌,并让尧君素的妻子到城下劝他,结果尧君素含泪射杀妻子,绝了自己最后的退路。

李世民

相比于屈突通,尧君素还有一点令人敬佩,河东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可跟随他的部下却很少有人叛逃,而当年屈突通大*撤退到稠桑时他的部下可是争先恐后地扔掉兵器投降的,两人带兵手段高下可判;最后,江都兵变的消息传来,再加上粮草尽、人相食惨状,尧君素的部下终于承受不了这生不如死的困境了,于是取尧君素人头投降了,这些投降的人最终也被忠于尧君素的手下全部杀光。

有人疑惑于屈突通的忠,史家所说之“一心”更不知何谓,然尧君素之忠却令人敬佩;据《隋书》记载,屈突通投降时曾受李渊委派,到河东劝说位昔日的手下投降,两人再见面时场面令人动容,“君素见通,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衿”,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却成为敌人,当年令自己敬重的将*如今却投降到敌人帐下,这让尧君素悲不自胜;面对尧君素的斥责,屈突通只能用“力屈”二字搪塞,然而这二个字与尧君素的境遇相比却显得苍白无力,尧君素大吼道:“(吾)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意思很明显,力屈就是你投降的理由吗,但我还未力屈,还能再战,面对这样的指责屈突通惭愧而退。

屈突通所谓的“一心”是指为将者当力屈而罢,相反尧君素自始至终坚守了一位*人的忠诚;也许有人会说尧君素属于愚忠、不识大局最终只能沦为隋朝的陪葬品,可是在那个风云变换年代,社会道德崩溃、人命如草芥,多少自命英雄的人物在兴衰中不断变换*治立场,他们所谓的识大局焉知不是胆小保命借口;相反而尧君素又何尝不知隋之将亡,当手下向他挥起屠刀时他又何尝不庆幸自己终于盼来了这天,解脱了,自己再也不用每天面对人吃人的*城了,就用自己的生命为个即将成为历史的王朝陪葬吧。

两位隋朝战将,使命相同,但命运却迥然,历史给了他们不同的评价,屈突通“尽节于隋,尽忠于唐”,把史学家打上了忠臣的美名,尧君素从一而忠,至死未变忠节,却被史学家称为“不知天知所废,人不能兴”、“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历史的书写往往有其*治色彩的一面,相比于屈突通尽职,尧君素的忠更有血腥,贞观年间李世民下诏,追封前隋朝名将尧君素为蒲州刺史,并称赞他“固守忠义,克节”,也许在李世民内心深处,也希望得到这样一位誓死效忠的将*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屈突通降唐被封第一忠臣,奉命劝降昔日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