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朝初期李家三足鼎立,李渊错杀1人,
TUhjnbcbe - 2024/3/3 16:42:00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90812/7680018_0.shtml

唐朝初期李家“三足鼎立”,李渊错杀1人,最终导致李世民胜利了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昏君当道,天下大乱,百姓生计难以为继,民怨四起。为恢复以往的安宁生活,也为了推翻昏君杨广的统治,各地农民纷纷集结起义,这其中也不乏各路英雄好汉大显身手。在起义势头愈发凶猛的情况下,隋炀帝杨广原就不牢靠的统治势力渐有崩盘之势。面对此刻濒临崩盘的江山,杨广为了安身,选择窝身于扬州,不敢轻易回都。然杨广的回避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江山易主的结局。义宁年,农历三月,身在江都的杨广遭遇兵变,最终被禁*将领所杀,而后继位的隋恭帝迫于原隋朝唐国公李渊的强大势力,无奈禅位于李渊。是以,李渊成功称帝,随即改国号为唐,定长安为国都。

唐朝建国之初,李渊对建国有功的功臣论功行赏,到了李世民与李建成这两个儿子这边却是犯了难。毕竟两人都是自己的儿子,再加上都曾在起兵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该如何合理奖赏实属难事。但是思及两人的性子,李渊发现,相较于遇事沉着冷静且颇有才能的李世民而言,胸无大志且终日不务正业的李建成更容易掌握,对自己的统治也是十分有利,想到这,李渊便释然了。随后,李渊下旨,宣布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李世民仅是被授予将职。对此,李世民可谓是气恼,明明同样都是起兵有功,明明先前就已许诺太子之位会授予自己,为何到了现在却是仅仅一个将职。心生不满的李世民开始拉拢朝中势力,企图与太子李建成的势力抗衡,以获得李渊的认可,进而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太子宝座。

李世民在随后积蓄*派势力的过程中,却是逆其道而行之,行事十分高调,似是对李渊以及李建成的挑衅。在李世民的推动下,唐朝朝内局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分别以李家三父子为首的势力相互抗衡,势同水火。受其影响,在今后的朝堂事务中,时常出现“令出三家”的情况,致使底下办事的大臣们晕头转向,不知应遵从何令行事。

就在三方势力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李渊却是因为错杀一人,生生打破了三足鼎立之局势,最终导致了己方势力的没落。可以说,李渊最终落得个皇权旁落的结局,与被错杀的他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他便是李渊起兵之时的得力干将——刘文静。

在李渊起兵之时,刘文静与另一名大将裴寂同为李渊的得力干将,其中,不同于裴寂忠实于李渊,刘文静却是与李世民与李渊这两大势力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可谓是左右逢源,十分顺心。然也正因为此,在李渊称帝之后,不同于对裴寂的十分信任,李渊对刘文静的态度趋于淡漠,不复先前的极度信任。在看到刘文静与次子李世民逐渐交好,大有结为死*之势时,李渊更是开始猜忌刘文静,想借机除掉他,一方面也可以趁此机会灭灭李世民的威风。与此同时,裴寂也趁机向李渊陷害刘文静,认为刘文静向来多疑且猜忌心重,如今天下局势尚未安定,且外有劲敌虎视眈眈,若不趁机除掉刘文静,日后恐生祸患。裴寂这番话可谓是坚定了李渊除掉刘文静的念头,也因此,刘文静不日便被李渊处斩。

面对刘文静的死讯,李世民这边的势力大为震动,尤其是曾跟随李渊打江山的功臣,他们生怕李渊接下来就会拿他们这批功臣开刀。为了己身安全,他们用尽各种方法,让李世民起兵谋事。同这帮功臣的心态一般,李世民面对刘文静被杀一事,亦是十分心寒,也联想到日后李渊定不会放过自己,自己终究难逃一死,既如此,何不搏一把,至少也比等死的好!李世民与功臣的念头不谋而合,故而也就有了之后的玄武门事变,经此战役,李世民成功拔除太子李建成的势力,李世民势力也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最后,迫于李世民日渐壮大的势力,李渊无奈选择退位,而李世民也就此成为了三方势力争斗中的最终赢家,顺利称帝。在李世民称帝之后,面对曾经陷害刘文静的裴寂,李世民随便找了个理由,把裴寂削职流放,也算是给冤死的刘文静一个交代。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朝初期李家三足鼎立,李渊错杀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