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佩服江都耄耋老人让木头成精,还是非
TUhjnbcbe - 2024/2/28 16:30:00
郑华国 https://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扬州是中国古筝之乡,全球每年生产古筝古琴约80万张,其中2/3产于扬州,而坐落于我区宜陵镇的金艺乐器厂,每年产量就接近4万张。金艺乐器厂厂长冷步年,从年少时的雕刻工做起,一步步成为古筝艺术(制作)的市级非遗传承人,76岁高龄仍不忘传承古筝技艺,坚持每天进厂指导。

小木匠改行刻古筝

在金艺乐器厂,记者见到了市级非遗古筝艺术制作传承人冷步年。可谁能想到,早在37年前,这位古筝艺术制作传承人,连古筝是什么都不知道。“19岁的时候我开始跟师傅学习,那时候学的是绘画和木雕,干的也是木工活。”冷步年告诉记者,起初他是雕刻骨灰盒的,因刻苦钻研、雕工精美,他渐渐有了名气。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冷步年接触到了古筝。当时,扬州古筝的名气主要在演奏上,古筝以“素筝”居多,极少存在修饰。扬派古筝创始人张弓提出,要在“素筝”上加入艺术成分,利用木雕等手法来增强美感。“在寻找木工师傅的时候,张弓听说我在周边一带木工活做得不错,于是就找到了我。可那时候,我连古筝长什么样都不清楚。”冷步年告诉记者,因为有了扎实的绘画和木雕基础,他在“素筝”雕刻上如鱼得水,短短几年时间,就包办了扬州古筝的木雕装潢。后来,还受上海民乐一厂邀请,专为敦煌牌古筝做装潢工序。

自此,扬州“素筝”与木雕艺术相融,古筝不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冷步年也成了将美学植入古筝艺术的扬州第一人。

年过半百回乡办厂

随着古筝雕刻的时间越来越长,冷步年对古筝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开始意识到古筝也是一种扬州文化的传承。“扬州的古筝演奏,自古名声就很大,我要为传承扬州古筝制作技艺尽一份力!”有了这个想法,56岁的冷步年毅然离开了上海民乐一厂,回到家乡开办工厂,生产古筝。

怎样让古筝富有扬州特色?冷步年瞄准了漆器工艺,想把扬州传统的漆器工艺移植到古筝上。为了让古筝的外观更具艺术性,冷步年开始学习烙画、景泰蓝和螺钿开纹等工艺,并把这些技艺融入了古筝制作。刚办厂的时候,厂里只有两个木匠、一个漆匠,但由于水平不够,古筝的声音出不来,木匠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后,冷步年亲自上阵,不但自己上漆、打磨,还带了36个徒弟。

古筝这种乐器,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楠木是做古筝的上佳材料,但已是国家级保护植物,所以现在的古筝主要以桐木为材料。桐木的琴胚纹路要直,古筝的音色才会好。为了保证古筝的质量,音色、油漆、雕刻,每一个细节冷步年都要亲自把关。

带动全家传承古筝技艺

从小木匠到将美学植入古筝艺术扬州第一人,冷步年的人生几经转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回乡办厂传承古筝技艺的初衷。

为了集聚力量传承古筝技艺,年,冷步年牵头成立了江都琴筝行业协会。虽然现在已经退居幕后,但他一直不忘传承,每天坚持住在厂里指导工人雕刻。“只有住在厂里,我这心里才踏实!”冷步年笑道。

年,冷步年被扬州市*府命名为“工艺美术大师”,后又被授予“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传承古筝技艺,首先要从自家做起。两个女婿是我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女儿和孙女从事的也是古筝方面的工作。”冷步年告诉记者,“一转眼76岁了,我要抓紧时间把手艺传下去。”

来源:今日江都

作者:江都融媒体记者郁兴

实习记者李彬彬孙铭远

编辑:阿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佩服江都耄耋老人让木头成精,还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