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074.html在邵伯露筋祠里,有一方《露筋之碑》,青石质地,雕刻精良。其碑身长0.97米,高0.39米。碑文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计有17行,每行12~14字,行径为1厘米,可谓行疏字密,实为书法中之珍品。米芾(-),字元章,世称“米颠”,世居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定居润州(今镇江),“宋四家”之一。宋绍圣元年()十月,米芾东归润州,途中偶闻“露筋”的故事,便顺道赶到邵伯湖畔的露筋祠下,不仅虔诚地拜谒了露筋女神,而且饱览了邵伯三十六湖风光。为礼赞封建时代妇女忠贞自守的节操,称颂古代江都人民纪念烈女的真诚,他濡墨染翰,写下了《露筋之碑》。碑文中有“泽国之女,噆肤露筋”,“氏不显于一时,祠方揭于千古”之语,后刻石勒铭,自成一景,为露筋祠增色不少。(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为逝去的先贤尊者,尤其是为具有教化功能的祠庙书写碑碣,一般应用庄重的楷书,以示尊崇。而米芾是一位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书法大家,他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以少有的行楷来入碑。在他的书迹中,除少数书札外,以这样的小字行楷写碑,也是绝无仅有的。该碑文用笔沉着痛快,严谨周详,“皆得自然,备其古雅”。每字大小,随笔画多少,自然配合,错落生姿。笔划的长短粗细、屈伸正侧均锋势备全,布局的黑白停匀、大小疏密都极尽变化,笔法一反往常的奔放之形与颠怪之狂,在行云流水之中,更具安祥静穆之势与谦恭礼让之态,显出书家的超凡与洒脱。在《露筋之碑》中,米芾的学识修养与书法技艺完美结合,以其自然从容、翰逸神飞的境界,洒脱天真、坦胸露肌的情趣,与当地水光接天、涵青蓄黛的景色融为一体,使此碑更为难得。米芾书写碑文的原刻石碑已不复存在,几百年来,曾根据其拓本先后7次翻刻。现存最精的碑刻,是明代弘正年间,由高邮贾明之依米芾原刻拓本翻刻摹勒,苏州文徵明的学生章表勒石而成,为露筋碑之第三刻。章表所刻法帖碑石,在当时乃至以后都被认为是“有明一代刻帖第一”。此碑刻成后,因椎拓者众多,曾被人“弄诸河中”。康熙九年()疏浚运河时,才从河中捞起,可惜已断成两块,除断折处字迹缺损外,余皆清晰可读。道光年间,泰州史学家姜荃访得碑石下落,即从高邮买来泰州家藏。民国期间,移至泰州大香嵒,解放后又被嵌在泰州岳武穆祠东边回廊壁上。“文革”期间,有人用石灰涂上,得以保存。年,上海古籍书店印行《宝晋斋法帖选》,对碑上破损文字进行了增补。后修繕岳武穆祠,由博物馆征集收藏。(原创作者:朱毓麒志书)(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