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茗)独孤皇后山陵崩,隋文帝有了无限的自由,后宫嫔妃开始逐渐充实,宣华夫人陈氏以及容华夫人蔡氏被专宠。晋王杨广垂涎陈、蔡夫人的美貌,对二人行了不轨之事,直接造成仁寿宫案,杨坚驾崩。
唐朝以后的故事便按照这个逻辑版本不断演义和深化:杨广弑父杀君手足相残,荒淫无道,奢侈无度的暴君、昏君形象便挥之不去。按照大众的思维定势,亡国之君必定是桀纣重生,“背人伦而禽兽行”,天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千般之恶于一身,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是“有道伐无道”的标准借口,黑暗的对立面便是天下明君,成王败寇之后便是新的君王熠熠生辉。权威的倒掉需要新权威的树立,唐朝的立国恰恰有效弥补了民众精神信仰的需求和传统心理归宿,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开明*权形象,便在隋炀帝极度败坏的人伦形象上拔地而起,异常英明神武。
“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大业十三年七月,公元年,李渊在太原誓师,起兵时刻便给隋炀帝德不配位的定性,挑战杨广继位的合法性。这样的理由,民间已经耳熟能详,经历了三百年战乱,对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讨逆理由司空见惯,何人坐在皇帝位置上已经不是关键所在,能够有安稳生活在重中之重。退而求其次,地方行*和*事官员的思想意志,冠冕堂皇理由下,市井百姓又焉能有话语权,更何况宫闱之秘,民间不过是传说。
捕风捉影,再将传说放大,每一个文字后面都能挑逗起民众情感的集中认同,李渊借助相对于山东等地起兵较晚的时刻,成功地在战略上抢得了先机,并在战术上赢得先机,从太原沿着汾河谷地一路向南,旋即便占领了隋都洛阳,对尚在江都的隋炀帝从精神意志方面彻底的摧垮。
杨广继位后,就不断遭受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率先发难的是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的一名铁匠王薄,当他与同郡人孟让联合反隋的时候,并没有鲜明的*治口号,而是针对隋炀帝修长城、开运河以及东征高丽等地,给山东带来繁重的徭役等社会问题: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在客死他乡与占山为王图逍遥自在中,王薄等人选择了铤而走险,所谓“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暗指了上山为王后生存态度,牛羊指的是普遍百姓和低等级官府,打家劫舍、风云聚义的江湖味道充斥着全文。但在当时,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却在山东等地广为传唱,成为隋末农民大起义最具影响力的*治歌谣。
王薄的起义直接刺激了当地民变,瓦岗寨的形成和壮大就与这支*治歌谣同步而起。瓦岗寨义*的领导构成中,没落的地主阶级占据了绝对主流,中产阶级和农民形成的战斗力对隋朝经济重心和中原腹地的*治依靠形成了巨大破坏,是隋朝*权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对有着*治雄心的杨广来说,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杨广所担忧的是中原久无圣贤之音带来的无限的武力崇拜。
同隋文帝一样,杨广希望通过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对民众形成固实的统治,并且希望能成功清除五胡统治时期对中原文化带来的巨大侵蚀。从登基起,他就为此而不懈努力,对于瓦岗寨之流,他选择了有限度的容忍和漠视,但他不知道瓦岗寨,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瓦岗寨,在他身后留下了众多传说和故事,成为民间街头巷尾的谈资。他更没想到,祖君彦一篇言辞讷涩的《为李密檄洛州文》,让他开始面临着隋朝内部的分裂和遗臭万年的代价。
如果不是这篇传世檄文,祖君彦或许名不见经传。祖君彦自负文采飞扬,曾以北齐尚书左仆射祖珽之子的身份求职于隋炀帝。祖珽在高欢时代是天下闻名的才俊,民间有“多奇多能祖孝徵,能赋能诗裴让之”的赞许。传说高欢在东魏为臣时,曾一口气得下达三十六道命令,祖珽不但过耳不忘,而且还加以完善,深得高欢赏识,也成为祖珽晋升的资本。
如果仅凭文采,祖珽或许也仅仅是文案一类的小小官吏。熟料祖珽还精通音律,在酒酣耳热之际能为高欢助兴,同时以其精湛的医术为高欢献上特制的醒酒汤。与名医陶弘景齐名,比肩文豪裴让之,让祖珽以天才的形象在北齐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臣。但祖珽有着不可言表的三大恶癖,盗窃、贪污和放纵淫乱。
居高位而盗窃,祖珽绝非窃国者的大盗,而是鸡鸣狗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顺手牵羊,油盐米面一概不惧,有时候连宴席之上的碟子都会揣走,以至于同僚在临死前曾留遗嘱,祖珽偷窃过的我宅物件,应该“宜早索取”。因为偷窃恶习,祖珽还被高欢长子高澄重杖四十,但祖珽依然我行我素。
作为男人,又有无数财富,好色并不会收到世俗太多的谴责,但是祖珽却极其变态的将贪污的钱都花在了女人身上,上至皇室贵妇,下至青楼妓女。最后美妇成群也不能满足祖珽欲望,最终选择了一个六十岁寡居的王氏老女人作为挚爱双出双入,公然宣称“丈夫一生不负身”。
从北齐和北周走出的隋文帝,对祖君彦的家世一清二楚,处于鄙视,仅给了低级文书东平郡参*、检校宿城县令的职位。瓦岗*攻破东平郡后,祖君彦由国家的参*变身为“叛匪”的参*,《为李密檄洛州文》便作于此时,发泄了他对隋炀帝的个人恩怨。同时又对李密、李渊极端献媚,还做《为李密与袁子干书》《为李密与李渊书》等文,以求自保和飞*腾达。
后来祖君彦被隋大将王世充所擒,自持才高的祖君彦居然当众顶撞王世充,一顿血淋淋的皮鞭后,朗将王拔柱脚踩在奄奄一息的祖君彦胸口大骂,一个玩弄笔杆子的小人留他何用,“乃蹙其心,即死”。然而祖君彦阴*不散,一篇檄文,让隋炀帝遗臭万年。
《为李密檄洛州文》核心要旨是向世人揭示隋炀帝倒施逆行“禽兽之行,在于聚麀”的乖舛以及挖长沟、营东都、开运河、凿太行、修长城、大巡游以及攻高丽等行为。在不审视隋炀帝上述行为的目的的背景下,确实有徭役、征伐过重的倾向,以至于““安居则不甚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杨广海雨天风,任性自为,贵为九五之尊,一些宵小岂能放在眼里。但李渊不过三万*队起兵,不禁让他顾影自怜:“好头颈,谁当斫之”。杨广,与他父亲杨坚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美男子史书上说“美容仪,善骑射”,而杨坚因为开国帝君的原因,对其长相的赞美更多于杨广,“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英俊美貌得益于外祖母独孤家族的血统遗传,他的母亲即独孤信的七女,即独孤伽罗。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亦是比肩潘安、卫玠美男子,更是当时风尚的领*人物。一次独孤信因为外出办事耽搁,又怕城门关闭,于是快马加鞭风驰电掣地进入秦州,帽子被风吹歪都来不及扶正。第二天,秦州城内却以此为美,所有男人把帽子歪戴着来模仿。
当在镜中看到自己四十八岁即将逝去的年华,杨广不禁感叹权力所掩盖的一切人情冷暖和尔虞我诈,在自己最为困难的时候,背后拔剑至他于死地的却是自己至亲。
独孤信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五女为北周柱国宇文述妻,其子宇文化及在扬州缢杀隋炀帝杨广后,即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尊封父母,独孤信的第五个女儿被封为“皇后”。
独孤信的四女夫为李,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子,后来被封为唐国公,其子李渊世袭了这个爵位。因为这层血缘关系,杨广与李渊是表兄弟关系。在晋阳镇守时,李渊为了讨好杨广,又将自己妹妹同安公主和外甥女王氏送给杨广为妃。投桃报李,杨广看到李世民骨骼清奇,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世民。
毫无礼法可言,完全以家族利益而联姻。隋炀帝杨广始终不会认为李渊会起兵造反,因此将北朝霸服并州交付给他,希望他给西安和洛阳一个稳定的后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太原府,是名副其实的龙兴之地。尽管中原四分五裂,但其中有许多乱世豪杰,在山西这块土地上风云而起,建立了强大的*权,他们由此成了名垂千古的人物。后汉皇帝刘渊,兵起离石而有天下;后赵皇帝石勒兵起上*而有天下;北魏拓拔氏兵起大同而有天下;北周宇文氏兵起代州而有天下……四战之地的太原,前期曾经是司马王朝散落在北方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后期是北齐*权的发迹祖地,“北都霸府”名至实归。
能取得隋炀帝的信任,李渊竭力韬光隐晦,从谯(今安徽亳县)、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的反复转任,可以看出杨广还是对他存有戒心的,但还不至于水火不容,是楚国公杨玄感的反叛差点使杨广动了杀心,也是这次教训,让李渊也清醒认识到乱世中韬光隐晦的必要。
杨玄感与父亲司徒杨素同殿为臣,是扶正杨广继位的关键性人物,因为杨广对父子二人也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杨玄感体貌雄伟、美须髯,特别是在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多少让杨广有所妒忌,便授杨玄感为郢州刺史,外放为官了。谁知纵虎归山,杨玄感人走了,众多耳目却留在了京都,随时刺探京都大臣的举动,对有腐*行为的官吏,杨玄感往往揭发弹劾,造成一代名臣的口碑,天下文士熙熙攘攘而归顺于他。
大业九年六月,公元年,趁隋炀帝东征高丽,进*平壤城时机,杨玄感勾结辽东望族李密造反,围攻洛阳,展开了隋朝内部第一次大规模兵变。杨玄感有当代吕布之称,骁勇力大,两*阵前总能身先士卒,大声叱咤,令对方闻声震撼。由于此前杨玄感清楚了异己,隋朝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杨恭道、韩擒虎子韩世谔等四十余人都站在了他这边,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等也与他通谋。
尽管在得到消息后,隋炀帝火速从辽东撤兵南下驰援洛阳,只用了两月时间就平息了叛乱,但给隋*权震动很大,在隋朝统治阶层分裂人心不古的情况下,与杨玄感同样作为、广交天下豪杰的李渊被杨广所